过去24小时:国际镜头一周间(0725 – 0729)
2016-07-30 08:49:47
来源:联合新闻网
分享到微信
1、电脑浏览:打开微信,点击【发现】(Discover),【扫一扫】(Scan QR Code)下面的二维码,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2、手机浏览器:保存二维码图到本地,再打开微信的扫一扫,点击右上角【相册】,导入已保存的二维码即可。3、手机微信:长按二维码图即可识别
諾曼地攻擊事件後,法國各報的頭版報導。

诺曼地攻击事件后,法国各报的头版报导。 图/欧新社

 

 

 

“我们希望能避免在不经意的情况下,让我们的传播设备、全天候的新闻传播,成为这些人放送宣传战资讯与影像的管道。”BFM-TV的编辑部主任贝胡德(Herve Beroud)27日表示:

 

 

同时我们也希望避免恐怖份子得到与受难者同样、甚至更多的报导关注,我们仍会针对事件刊登影像,但像周二的圣艾蒂恩居胡费(Saint-Etienne-du-Rouvray)教堂攻击事件,本台选择了照片纪念遇难的阿默神父(Jacques Hamel)。

 

BFM-TV与《世界报》皆表示,在新的遮蔽政策下,虽然恐怖份子的肖像不会于新闻出现,但关于凶手的背景、犯案模式…等资讯,仍将会遵循新闻重现的逻辑,以纯文字的叙述持平呈现;而电台Europe 1、亲教会的报纸《十字报》,则更进一步选择遮蔽凶手的姓氏实名,以阻止任何“英雄化”恐怖份子的可能性。

 

自从2015年《查理周刊》攻击案开始,到两周前7月14日的尼斯卡车攻击案——“曝光恐攻凶嫌的影像会否有鼓励恐攻、刺激有心者群起效尤?”——就一直是法国媒体彼此激辩的议题。像是在《查》案的追捕过程中,法国警方就曾严厉指责媒体“随社会恐慌起舞”,放出了太多凶手的个资、影像与声明,不仅煽动了民众当下的不安,也直接干涉并影响了警方的侦办与缉捕行动;而之后的尼斯攻击案,部分媒体更透过“大力曝光”凶手在社群网路上的自拍、历史留言来“看图说故事”,恐慌中的失格报导,更也让媒体的公共性与报导伦理遭到法国社会的强烈质疑。

 

 

以尼斯攻击案来说,媒体的主管机关——法国高等视听委员会(CSA,等同于台湾的NCC)——日前就对国营的法国电视2台(France 2)发出了惩戒命令,指责其在尼斯攻击案的直播中,“不尊重受访者个人尊严”。当时法国电视2台的记者,访问了一名呆坐在路中央、守候妻子尸体的男子,该名男子情绪的激动与悲恸,也透过电视的直播传送到全国,并引发各地观众指责媒体“不尊重受难者与家属隐私、情绪”的吃惊与愤怒。

 

 

 

 

 

收藏
热点排行
热门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