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24小时:国际镜头一周间(0725 – 0729)
2016-07-30 08:49:47
来源:联合新闻网
分享到微信
1、电脑浏览:打开微信,点击【发现】(Discover),【扫一扫】(Scan QR Code)下面的二维码,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2、手机浏览器:保存二维码图到本地,再打开微信的扫一扫,点击右上角【相册】,导入已保存的二维码即可。3、手机微信:长按二维码图即可识别

【超级生活网 sUperLIFE.ca专讯】

【2016.07.29 巴西】

用人命,换奥运:赶工下的巴西劳安危机

 

 

 

 

 

图/美联社

分享

 

 

 

 

 

 

用人命,换奥运:赶工下的巴西劳安危机。

 

2016年里约奥运倒数一周,巴西准备好了吗?随着各国媒体、代表队陆续进驻,竞赛场馆、选手村、里约联外的捷运与交通建设,验收与工程进度却仍严重落后。但里约赶工的同时,急就章的超时赶工、违法雇用,也让奥运的劳安雪上加霜——巴西联邦劳动部表示,两年建设期内,至少已有11名劳工因奥运工程而丧命,这也让里约奥运成了继2014年世界杯之后,巴西人又一次用血与泪所灌溉的国际大赛。

 

 

这是管理问题。(奥会工程)至今造成的11起劳工死亡案件,都是狂催工程进度下的结果。

 

巴西劳动部负责里约奥运的劳检团队负责人劳尔.巴西(Raul Vital Brasil),对英国《卫报》的奥运特派记者表示,在争取到奥运的这几年里,里约的奥会工程进度一直处在严重的落后状态,而在赛事开启的前夕,进度的压力也逼得承办单位全力赶工,让本就不佳的劳安品质更加恶化。

 

劳动部表示,巴西联邦政府原本对里约奥运的劳安期待,是比照2012年伦敦奥运的“零死伤”记录:但里约奥运至今却造成了11名劳工死亡,劳安记录甚至比2014年巴西主办世界杯足球赛时还糟糕(当时有8名劳工死亡)。

 

死伤记录外,包括里约捷运、媒体村、场馆工程,更还各自传出“奴工”争议。以奥运媒体村为例,年初时就曾传出次级工程承包商非法聘用建筑工,工寮中甚至不提供饮用水与厕所的“奴隶村”风波;而目前验收进度还不到50%、并因漏水、漏电等安全问题引发各国代表团抗议的奥运选手村,也因各种赶工而出现超时工作(24小时无分昼夜拼进度)、非法约聘(周一劳检局抽查,发现至少600多名工作人员未受合约保障)等不当情事。

 

 

 

 

 

图/路透社

 

 

 

劳动部的劳检团队指出,负责奥运的里约市政府——特别是市长帕埃斯(Eduardo Paes)本人——最应该为这一连串的工安意外负责,因为奥运的场馆与建设的招标,里约市府都只考率低成本,而未考量到厂商商誉与技术品质,这才造成奥运建设一路延宕,恶性倒闭的承包商不胜枚举,进而让劳工的劳动条件与薪资保险都未得到应有保障。

 

不过帕埃斯市长对劳动部的指控,却相当不以为然。里约市府对《卫报》表示,劳动部把11名劳工死亡的责任赖到里约市府的头上“并不准确”,因为其中至少有3件公安意外与奥运建案无关,而不断发生工人触电毙命、或遭工程车辗毙的里约地铁延展工程,也是“里约州政府的案子,与市府团队无关”。

 

虽然2016年的奥运主办城市是里约热内卢市,但由于工程层级与国际瞩目兹事体大,因此策划也是由包括联邦政府、里约州政府与里约市政府彼此协调配合。虽然目前主办奥运的三级政府主事者(总统、州长、市长),都是由巴西的民主运动党(PMDB)的同党党员,但政治间的派系仍让三者轮番抢食预算大饼,并造成州政府与市政府之间的严重嫌隙。

 

在过去一年多以来,巴西陷入了近百年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与2014年主办世界杯前夕相比,当时巴西的失业率仅有6%——而如今却一路飙破双位数来到11%——但更糟的还在后头,根据《金融时报》的分析,虽然巴西各级政府因主办奥运而严重举债、甚至濒临破产(里约州政府就发部财政紧急状态),主办赛事却仍替巴西的劳动市场添增了179万个工作机会,只不过这些以工程、服务、观光旅游为主的工作大多属于“季节性”的临时或约聘工作,只要为期两周的奥运一落幕,这百万个劳工也将同步面临失业问题,让巴西的经济再下探进另一危机。

 

 

 

 

 

 

图/美联社

 


 

 

 

 

 

 

 

【2016.07.28 法国】

编辑的选择:法国《世界报》不再刊登恐攻凶手照片

 

 

 

 

 

图/路透社

 

 

 

编辑的选择:法国《世界报》不再刊登恐攻凶手照片。

 

接二连三的攻击事件,也促使法国主流媒体重新反思发行政策。周二诺曼第教堂攻击案发生后,包括《世界报》等法国主流媒体在内,皆于翌日公布了编辑策略的调整:为了避免报导成为恐怖份子型塑“烈士形象”的宣传工具,往后《世界报》将不会再刊登恐怖份子的相片,同时报导也不会再引用来自于ISIS“官方”的宣传消息。

 

 

作为新闻从业的这间网站与报社,也不能回避自己对于过去几次的头版策略的自省与检讨责任。

 

《世界报》的总编菲诺利咏(Jerome Fenoglio),27日透过编辑台宣布:自从尼斯卡车攻击案之后,《世界报》已确定了新的发行原则,除了纸本与网路内容将不再刊登凶嫌的个人照之外,《世界报》也不会再使用来自于ISIS的宣传资料或影像,“以避免型塑烈士效应”让媒体的镁光灯成为鼓励恐怖份子犯案、得到曝光的渲染工具。

 

与《世界报》采取同样立场的,还有法国最大的新闻电视台BFM-TV、全国广播联播网Europe 1、官营的“法国世界媒体集团”(France Medias Monde,旗下持有:法国央广RFI、电视台France 24、与一部份的法国电视国际5台的股权),也都针对公布恐攻主嫌的照片、个资,采取了程度不一的“遮蔽”政策。

 

 

 

 

 

諾曼地攻擊事件後,法國各報的頭版報導。

诺曼地攻击事件后,法国各报的头版报导。 图/欧新社

 

 

 

“我们希望能避免在不经意的情况下,让我们的传播设备、全天候的新闻传播,成为这些人放送宣传战资讯与影像的管道。”BFM-TV的编辑部主任贝胡德(Herve Beroud)27日表示:

 

 

同时我们也希望避免恐怖份子得到与受难者同样、甚至更多的报导关注,我们仍会针对事件刊登影像,但像周二的圣艾蒂恩居胡费(Saint-Etienne-du-Rouvray)教堂攻击事件,本台选择了照片纪念遇难的阿默神父(Jacques Hamel)。

 

BFM-TV与《世界报》皆表示,在新的遮蔽政策下,虽然恐怖份子的肖像不会于新闻出现,但关于凶手的背景、犯案模式…等资讯,仍将会遵循新闻重现的逻辑,以纯文字的叙述持平呈现;而电台Europe 1、亲教会的报纸《十字报》,则更进一步选择遮蔽凶手的姓氏实名,以阻止任何“英雄化”恐怖份子的可能性。

 

自从2015年《查理周刊》攻击案开始,到两周前7月14日的尼斯卡车攻击案——“曝光恐攻凶嫌的影像会否有鼓励恐攻、刺激有心者群起效尤?”——就一直是法国媒体彼此激辩的议题。像是在《查》案的追捕过程中,法国警方就曾严厉指责媒体“随社会恐慌起舞”,放出了太多凶手的个资、影像与声明,不仅煽动了民众当下的不安,也直接干涉并影响了警方的侦办与缉捕行动;而之后的尼斯攻击案,部分媒体更透过“大力曝光”凶手在社群网路上的自拍、历史留言来“看图说故事”,恐慌中的失格报导,更也让媒体的公共性与报导伦理遭到法国社会的强烈质疑。

 

 

以尼斯攻击案来说,媒体的主管机关——法国高等视听委员会(CSA,等同于台湾的NCC)——日前就对国营的法国电视2台(France 2)发出了惩戒命令,指责其在尼斯攻击案的直播中,“不尊重受访者个人尊严”。当时法国电视2台的记者,访问了一名呆坐在路中央、守候妻子尸体的男子,该名男子情绪的激动与悲恸,也透过电视的直播传送到全国,并引发各地观众指责媒体“不尊重受难者与家属隐私、情绪”的吃惊与愤怒。

 

 

 

 

 

尼斯卡車攻擊案。

尼斯卡车攻击案。 图/路透社

 

 

 

不过《世界报》等媒体的自我约束,并未得到媒体圈的一致认同。国营的法国电视集团(France Televisions)就认为,将恐怖份子“匿名化”的刻意作法,不仅阻止不了社会恐慌或效法的风气,相反地,媒体持平报导的中立性、与提供正确资讯的公共性,反会因此而受到不必要的挑战与质疑。该集团的新闻部主任菲德(Michel Field)表示:

 

 

将攻击者匿名化——让他们成为没有名字、没有照片的凶手?这对散播谣言的阴谋论者来说,根本是再完美不过的温床吧!此作法只会更煽动社会的焦虑与不安,进一步让大家更相信媒体只会带风向,不然怎么都没报?肯定又是想要掩盖新闻的真相。

 

菲德等反对派认为,刻意遮蔽恐怖份子资讯的状况,不但有过度追寻“政治正确”之嫌,抹上一层马赛克的新闻,更容易让社会产生对于媒体鸵鸟心态的不信任感,进而让小报、网路谣言、甚至有心人士趁虚而入——例如极右派民族阵线的党魁勒庞(Marine Le Pen),就在尼斯攻击案后,高声抨击主流媒体与社会党政府狼狈为奸,刻意放掉对凶手的背景报导,“就是想要带风向、隐瞒恐怖份子的移民背景”。

 

 

这又是一场鸡生蛋、蛋生鸡的言论对决。

 

左翼大报《解放报》的网路部主编乌夫纳格(Johan Hufnagel)表示,主流媒体的自我设限,并无力阻止恐布份子的曝光“现象化”,因为大媒体不报,社群网路与八卦媒体仍能有效填补这种追逐刺激的讯息缺口,进而让主流媒体丧失对事件角度的诠释权力,“对于阻止社会分裂的蔓延”恐怕没有太大的主动作用。

 

 

 

 

 

勒龐。

勒庞。 图/路透社

 

 

 

【2016.07.27 印度】

印度东北的“铁娘子”,16年绝食的抗争句点

 

 

 

 

絕食抗爭16年的莎米拉,鼻上接的鼻胃管,是政府為了強制灌食所為她接上的。

绝食抗争16年的莎米拉,鼻上接的鼻胃管,是政府为了强制灌食所为她接上的。 图/美联社

 

 

曼尼普尔邦的“铁娘子”:划上16年绝食抗争的句点。

 

全世界坚持最久的绝食抗争者,莎米拉(Irom Sharmila)周二宣布将在8月9日,正式结束自己持续16年的绝食抗争。为了抗议印度政府在故乡曼尼普尔邦施行长达了58年的戒严制度“武装部队特别权力法”(AFSPA),在过去16年里的莎米拉都一直拒绝饮水、进食,并因此违反印度的“自杀罪”,而在入狱、强迫灌食、释放之间反覆循环。

 

莎米拉透过声明表示,鉴于印度政府这16年来对自己绝食呼吁的无动于衷,至此她已不再相信自己能透过这种方式,来推动印度废除AFSPA。因此,她预计在8月9日出狱之后,将即刻结束这16年的绝食示威,并计划参选家乡曼尼普尔邦的选举,寻求从体制内结束AFSPA暴政的可能。

 

莎米拉所抵抗的AFSPA——武装部队特别权力法(Armed Forces Special Power Act)——同等于印度版的地方戒严令。此一制度沿袭于英国殖民者在1940年代,为了镇压反英骚乱所提出命令,只要地方出现“动乱”现象,中央或地方政府就有权施行AFSPA,赋予军队凌驾于司法管辖的权力,以协助政府在“非常时期”稳定社会秩序。

 

在AFSPA的权力范围内,军方或者是民兵部队,有权逮捕、刑求、甚至是射杀任何部队觉得可疑、或被判断对稳定秩序带来威胁的平民,同时过程中各种逮捕与处刑皆不需法院的背书,其作为除了中央政府的直接命令外,亦不需尊崇现行法律的限制——因此,AFSPA的无限权力,也被印度称作是“化外之法”(Lawless Law)。

 

在过去,印度政府曾多次祭出AFSPA来镇压地方的分离主义运动,包括目前陷入全面暴乱的喀什米尔、以及莎米拉的家乡曼尼普尔邦,都是长期受到AFSPA管制的“动乱区域”。以受管制最久的曼尼普尔邦为例,当初印度政府就为了镇压东北省份的那加人叛乱(Naga rebellion),而在1958年施行AFSPA至今。

 

 

 

 

 

图/美联社

 

 

而现年44岁的莎米拉,自小就见证AFSPA在曼尼普尔邦所带来的威胁与压迫,但却在2000年的“马龙大屠杀”(Malom Massacre)后,才选择了更为激烈的绝食抗争。

 

撼动北印的马龙大屠杀,指的是政府设立的武装民兵“阿萨姆步枪队”(Assam Rifles)在2000年11月,于曼邦马龙村执勤时,以“镇压嫌疑者”为由,向一群等公车的无武装平民开火,并造成10人当场死亡的冲突事件。事后,犯案的单位获益于AFSPA的保障而避开了追究,地方的不平也才促使了更多的骚乱以及莎米拉的绝食运动。

 

莎米拉的绝食行为,开始于2000年11月初,当时她在家人的同意下,以拒绝进食、饮水的方式,来发动自己的示威抗争。但由于印度的法律中,将“意图自杀”列为有罪,因此当局也很快地以“自杀罪”为由逮捕莎米拉,并在狱中施以强迫灌食——但自杀罪与强迫灌食,却阻止不了莎米拉的抗争决心,持续绝食的她也就因此循环于监禁、灌食、释放、绝食的轮回中长达16年。

 

16年来的坚持,让莎米拉得到了“曼尼普尔的铁娘子”(Iron Lady of Manipur)之誉,包括国际特赦、人权观察组织等,也将她视为“良心犯”而多次发动请愿串联。莎米拉表示,热爱生命的自己,绝非意图自杀,但若不采取“非常手段”展示决心,那么印度政府与世人也不会关注AFSPA所带来的压迫与暴力。

 

不过,即便莎米拉的绝食运动为印度政府带来了庞大的国际压力,但这16年过去,AFSPA却还是不动如山。在莎米拉绝食的这段期间里,AFSPA所保障的武装部队虽然不如过去明目张胆,但各种虐囚、处决、强奸与枪杀等问题却都持续,只不过被转移为“被消失”或“凶手不明”,地方累积1,500多起命案调查的请愿,也始终得不到新德里当局的正面处理。

 

 

 

 

图/美联社

 

例如2004年7月,阿萨姆步枪队就指控一名34岁的曼尼普尔女性马诺拉玛(Thangjam Manorama Devi),“涉嫌”在90年代参与毛派游击队“人民解放军”的武装活动。马诺拉玛随后也因此被拘留,但不久之后却在自宅附近,被发现被奸杀惨死。该起事件,也引发了国际谴责与地方的抗议,可是至今杀害马诺拉码的凶嫌与相关责任,却仍未被官方厘清。

 

对于中央政府来说,AFSPA的存在,或被视为“稳定”曼尼普尔邦的唯一可能。位处在印度东北部与缅甸交界的曼尼普尔邦,地理位置上属于现代印度的极东地段,从历史与族群文化上,也与东南亚更为亲近。在过去,从11世纪到19世纪之间都由独立政权“曼尼普尔王国”所统治,其境内的梅泰人(Meitei)、那加人等族群部落,也与藏南、缅甸较为接近。

 

不过当英国人接管印度之后,为了扩张从南亚通往中南半岛的控制力量,英军也在19世纪末期发动远征,让英属印度政府自此介入、并接管了曼尼普尔的主权。而后,虽然英国人在二战后离开了印度次大陆,但在印度政府的强力游说下,主政的曼尼普尔王子才决定在短暂的独立后,于1949年并入印度联邦。

 

但在并入印度之后,受限于地缘战略与冷战局势的演变,原本曼尼普尔邦赖以为生的海上商路(通往中国或缅甸)也因此中断、萧条,加上区域内本来族群的组成就复杂,部落与氏族之间的纠纷也往往无法得到新德里方面的合理调节。于是经济、文化、历史与政治的阻隔,也让曼尼普尔与印度东北诸邦陷入了分离主义的浪潮中,包括1950年代开始的那加人武装起义、或者是后来的毛派游击队入驻,曼邦一带也就成为了重兵冲突的印东火药库。

 

 

 

 

图/美联社

 

 

 

 

 

【2016.07.27 法国】

诺曼地教堂攻击案,欧兰德“再次”宣战ISIS

 

 

 

 

 

图/路透社

 

诺曼地教堂攻击案,欧兰德“再次”宣战ISIS。

 

尼斯卡车攻击事件后,法国26日再传攻击事件,两名年轻的持刀凶手在闯入法国北部一处小镇的教堂,杀害了教堂内86岁的神父后,才遭特警击毙。这起惨案,也是近两周来法国所发生的第二次重大攻击事件,当晚法国总统欧兰德也再将犯案责任指向了ISIS,但接二连三的攻击案,也再一次扯开了法国民众对于政府维安能力的质疑。

 

根据法国《世界报》的综述,这起攻击事件发生在法国北区卢昂市附近的圣艾蒂恩居胡费(Saint-Etienne-du-Rouvray),两名持刀的凶嫌在周二上午闯进了当地一座天主教教堂,并挟持了86岁的驻区神父阿默(Jacques Hamel)以及两名修女、两名教友等5人。法国官方表示,这两名年轻的枪手,身着“假的炸弹背心与假的炸弹背包”,并在对峙中以行刑的方式,割开了阿默神父的咽喉与胸口,并造成另一名教友人质重伤(目前已脱离生命危险)。虽然随后法国特警强力攻坚,并击毙了两名凶手,但年迈的阿默神父却仍伤重不治。

 

法国内政部随后也公布了案发资讯,并证实凶手之一的身分,是19岁的法国籍青年阿德尔.卡米齐(Adel Kermiche)。当局表示,卡米齐曾在2015年时两度持假证件意图闯关、前往叙利亚、伊拉克投靠ISIS,但却分别在德国与土耳其境内遭到告发逮捕,并在遣返回法后入狱服刑了数月,出狱后也被判处居家监禁,直到犯案之前,都仍受电子脚镣监控列管。

 

目前法国政府尚未公布另一名年轻枪手的身份,但《世界报》表示,阿德尔.卡米齐17岁的弟弟目前已遭到法国政府拘留。

 

 

 

 

 

图/美联社

 

 

在案发之后,法国检调与总统欧兰德,也将此一事件定调为“受ISIS启发的恐怖攻击事件”,而远在中东的ISIS宣传总部亦透过网路,高调地宣称“阿德尔.卡米齐是我们的战士”。而此一攻击案,也是继7月14日造成84人死亡的“巴士底日”尼斯卡车攻击案之后,两周内法国所遭遇的第二起类似攻击。

 

在接获通报后,法国总统欧兰德也紧急与教宗方济联络致哀,之后并赶赴圣艾蒂恩居胡费现场致意。当日稍晚,欧兰德也再一次通过紧急直播,向法国全境报告这一起消息,并称法国政府将不会在“这场战争中退缩”。

 

然而,欧兰德的“震怒”虽与两周前的尼斯攻击案,使用了同样的强硬语汇,但媒体与评论,却对现任政府的政策与能力深表怀疑。

 

在尼斯攻击案后,欧兰德立即延长了自去年巴黎恐攻案后颁布的全国紧急状态,但后续的究责调查中,法国媒体却发现尼斯地方、大区与法国内政部之间,却有掩盖调查证据的嫌疑,而法国内政部甚至传出施压地方警局的监视器小组,要求对方“作伪证”,证明没有在监视器影像中出现法国国家警察,“其实有配合尼斯市的要求,在庆祝活动现场布署警力”。

 

尼斯攻击案的究责丑闻,让法国政府与国家警察单位饱受舆论攻击,但周二的教堂攻击案后,法国军警的执法却更为吃力。

 

攻击案发生后,欧兰德总统承诺全国:“我们将动用全力,来确保教堂与信仰集会帝的安全。”但现实中,已陷入勤务极限的法国军警早已无力维持各个宗教场所的警戒。

 

 

 

 

 

图/美联社

 

自从2015年1月《查理周刊》攻击案后,法国政府即启动了“哨兵行动”(Operation Sentinelle),动员超过7,000名军方部队,在法国全境的重要民间与交通枢纽巡逻戍卫。其中,包括700座犹太会堂、2500座清真寺、1,200座教堂都被列为巡守目标——然而在法国境内确有4万5千个教区,若要如欧兰德所说的“全力守护”,其所需兵力甚至得超过十万人。

 

此外,法国的反对党领袖、前总统萨科奇也认为,周二的教堂攻击事件对政府来说是不可饶恕的错误。“我们绝不可再手下留情。”萨科奇表示,反对的右派联盟早已强调多次,在特殊状况下法国政府应该动用一切手段,把“所有可疑的伊斯兰恐怖份子”都逮捕入狱、或以电子脚镣预先监控,但欧兰德政府的不以为然,才会让恐攻事件接二连三的在法国本土发生。

 

另一方面,极右派“民族阵线”的党魁勒庞则认为,法国如今的安全危机,根本就是主流政党“30年执政的恶果”,不管是欧兰德或萨科奇都曾担任过总统执政,但却没有人有决心处理包括非法移民、伊斯兰极端主义与不认同法兰西价值的境内毒瘤。

 

不过在强硬表态的另一面,欧兰德屡次对“ISIS宣战”的强硬言论,也开始被部分舆论质疑为“过度强硬”。像是在事发的第一时间“表态反击”,或在紧急演说中屡次使用“开战”、“战争”的冲突性字眼,都容易加深民间的躁动与不安,不仅没有冷静、稳定民心,对本就陷入族群分裂危机的法兰西社会来说,更容易加深族裔间的社群鸿沟。

 

 

 

 

 

 

 

【2016.07.26 美国】

桑德斯的决断,民主党全代会争议中开幕

 

 

 

 

 

图/美联社

 

 

民主党全代会开幕,关键字:团结、抵制、含泪投票否?

 

2016年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25日在费城正式揭幕,而首日的演说中,包括资深参议员伊莉莎白.华伦(Elizabeth Warren)、第一夫人蜜雪儿.欧巴马之外(Michelle Obama),全场内外的关键焦点,却仍是伯尼.桑德斯(Bernie Sanders)——在自己的支持者们整场狂嘘希拉蕊一整夜之后,讲台上的桑德斯却明确地呼吁,“希拉蕊必得当上下一任美国总统!”

 

与选择在俄亥俄州举行大会、以巩固“摇摆州”选情的共和党不同,2016年的民主党选在铁票仓——宾夕法尼亚州——的费城富国银行中心体育场(NBA费城76人主场)举行全国代表大会。为期四天的议程中,民主党在首日即邀请了民主党的资深左翼参议员华伦、第一夫人蜜雪儿、以及初选中希拉蕊的头号对手——佛蒙特州参议员,桑德斯——登台发言。

 

然而开幕中的民主党却陷入了分裂危机,原因是负责主办初选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上周五遭到维基解密公开了两万封内部电邮,而被证实了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在初选中“确实违背中立原则”,并刻意打压桑德斯的选情。根据这些邮件,民主党党部对于桑德斯强打左翼革命的选战策略“感到相当恼怒”,并曾试图诱导舆情攻击桑德斯的犹太或无神论背景,以离间这名佛蒙特州参议员之于基督教选民的号召力。

 

民主党全委会丑闻曝光后,主持该会的委员会主席——佛罗里达州众议员舒兹(Debbie Wasserman Schultz)——也随即对外致歉,并请辞负责;只不过当她请辞之后,却即刻被延揽到希拉蕊的大选参谋团队,私相授受与利益交换的争议,遂引发了桑德斯支持者的愤怒,并试图于民主党大会中闹场,以逆转初选的不公义结果。

 

 

 

 

 

 

图/美联社

 

虽然大会开始前,桑德斯也给支持者们发了声明,呼吁大家冷静、“不要在会场内嘘希拉蕊”;但在大会展开后的费城会场内外,群情激愤的挺桑派,仍高举着“不给伯尼,就搞破坏”(Bernie or Bust)、“阻止她”(Stop Her)等口号,并对着会场内每一位讲者的每一声“希拉蕊”报以杯葛的嘘声。此一不和谐的鼓噪场景,也逼得台上的大会主席反呛回击:

 

 

我们都是民主党人,所以我们最好表得更‘民主’一点。

 

场内群众的情绪一路分裂,直到强调团结的蜜雪儿.欧巴马、猛轰川普是打压劳方假草根的华伦发言后,会场内的气氛才稍为收拢,并在最后的压轴高潮——桑德斯的登台——凝聚成整夜的高潮。

 

登台发言的桑德斯,首先受到全场支持者长达数分钟、“摇滚巨星式”的欢呼致意,而他也在感谢所有支持者之后,迅速地切入了大会的主题——“团结”。

 

 

我们的国家正处于紧张的关卡时刻,也正因此,这一次选举必须要让我们更加团结,而非让彼此再次分裂…众所皆知,我与希拉蕊.柯林顿之间,对于许多议题存在分歧,但找到差异并与之妥协,不正是这场选战的意义吗!毕竟这就是所谓的民主啊!

 

 

 

 

 

图/美联社

 

桑德斯认为,接下来民主党的团结将关系到国会未来四年的走向,若是民主党在此分裂,让川普当选不说,桑德斯阵营所主打的分配正义、华尔街管制、全国最低薪资提升、阻拦TPP…等理想,也将无一有实现的可能。

 

“希拉蕊会成为一位优秀的总统,而今晚,我很荣幸能与她并肩作战!”发言中的桑德斯,明快地表达了自己的立场,纵使选战中有许多不尽人意,但关于中下阶级的苦难,却已开始被社会所关注:

 

 

选战来来去去…但劳动者的奋斗永不止息。

 

首日会后,美国众家媒体也认为“桑德斯的压轴发言,即刻挽救了民主党的分裂之夜”,比起上个星期共和党全国大会中,讲台上的泰德.克鲁兹(Ted Cruz)拒绝为初选对手川普背书的尴尬纷乱,大度的桑德斯已将“力挺希拉蕊”的姿态展示到了极限,而会场内的高潮声势,亦证明了桑德斯派在民主党内将会持续发热,进而成为改革体制、左右希拉蕊政见的重要力量。

 

接来的三日会程中,前总统比尔.柯林顿(Bill Clinton)也将在次日与众多种族仇恨、警察暴力的受难者家属一同登台演说;现任总统欧巴马(Barak Obama)与副总统拜登(Joe Biden)将在第三日登台;最后一日,希拉蕊与女儿切尔西(Chelsea Clinton)才将现身作为大会,作为选战对决前的大会压轴。

 

 

 

图/美联社

 

 

 

 

 

【2016.07.25 纽西兰】

全面灭绝有害掠食动物,纽西兰启动2050计划。

 

 

 

紐西蘭有害物種三大寇之一:袋貂。

纽西兰有害物种三大寇之一:袋貂。 图/路透社

 

全面灭绝有害掠食动物,纽西兰启动2050计划。

 

纽西兰总理凯伊(John Key)周一宣布将以2050年为目标,正式启动“无掠食者纽西兰计划”(Predator Free New Zealand),并希望在未来40年内透过全国性的有害生物防治行动,灭绝纽西兰境内的老鼠、袋貂、白鼬等外来掠食生物,以保护受到威胁的各原生物种与防治农业危害,以作为纽西兰下一波生态政策的永续起点。

 

纽西兰政府表示,这些被锁定的外来掠食动物,平均每年会杀害2,500万只纽西兰的原生鸟类,并以每周猎杀20只的速度,对纽西兰的国宝“奇异鸟”(Kiwi)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各种原生的爬虫动物亦在老鼠、袋貂、白鼬的掠食下,濒临生存危机。

 

此外,这些掠食动物,每年也造成纽西兰农业超过33亿纽币的损失(折合新台币741亿),其中袋貂等物种,更被纽西兰的一级产业部认定为是“牛结核病”(Bovine Tuberculosis)的带原生物,对于纽西兰的畜牧与酪农出口业,更造成莫大的经济威胁。

 

 

 

 

 

奇異鳥。

奇异鸟。 图/路透社

 

 

 

我们的目标,是要在2050年前,让纽西兰的每一个角落都免于老鼠、袋貂和白鼬等外来入侵掠食者的威胁。这将是全世界最具企图心的环境保护计划,但我们相信,只要同心协力,我们的国家定是使命必达!

 

纽西兰总理凯伊表示,这项2050计划将由民间与政府相互配合:并由政府出资2,800万纽币(折合新台币6亿2,888万元)成立“无掠食者纽西兰计划公司”,并提出“2块+1”的政策邀请学界、商界与地方议会共同注资——只要民间与地方政府每投资2元,政府的提拨预算就会增加1元——作为对生物防治研究、行动预算、以及地方防治教学与沟通等项目的长期投资。

 

目前纽西兰政府初步针对的三大物种,分别为老鼠(Rats)、袋貂(Possums)、白鼬(Stoats)。其中,老鼠被认为是10世纪时随毛利人的到来而进入纽西兰;袋貂则是后来的白人殖民者,在1837年为了发展皮毛养殖业而引入;白鼬则是1880年代时,为了控制岛上过度繁殖的“兔患”才会被引进纽西兰,但后来却因为对本土鸟类造成严重威胁,因此也被称为“纽西兰头号有害动物”。

 

 

 

 

 

紐西蘭有害物種三大寇之一:白鼬。

纽西兰有害物种三大寇之一:白鼬。 图/维基共享

 

一直以来,纽西兰就曾大力推动有害生物防治,并针对上述几种动物发展出空投农药“1080”、大规模诱杀、以及鼓励皮草猎人的狩猎…等,但相关的成效——特别是对老鼠的防治——并不特别明显,因此纽西兰这波的大力注资,也才更着重于新防治模式的研究,并期待此一先例,能让纽西兰达到生态永续的目地之外,也能发展成“有害生物防治产业”中的权威技术国。

 

根据《纽西兰先锋报》(NZ Heralds)的报导,过去三届的纽西兰大选中,各方政党都曾主打过“全面生态防治”,但过去的许多防治手段,却也曾引发反对团体的激进反弹。譬如说,2015年3月,一批不具名的动保团体就曾对纽西兰政府祭出“千面人威胁”,指责相关部们为了扑杀袋貂与老鼠而空投的农药“1080”,会造成其他动物的误服、并让动物在中毒过程,因漫长的心肺功能衰竭而痛苦之死,其防治方式既不环保、亦不人道,因此遂要求纽国政府“即刻停用1080”,否则将在出口海外的奶粉中添入同样的农药毒剂,以作为对纽国农业当局的终极报复。

 

这件“毒奶粉事件”当时也曾在台湾与东亚各国引发短暂的消费者恐慌,但最终并没有人真正对食用奶粉投毒。而纽西兰政府也澄清,1080的毒性可100%自然水解而不会对环境造成残留,使用至今,也未发现目标物种之外的鸟类或其他动物曾因1080而死的案例。

 

 

 

 

 

紐西蘭有害物種三大寇之一:玻里尼西亞鼠。

纽西兰有害物种三大寇之一:玻里尼西亚鼠。 图/维基共享

 

 

【2016.07.25 巴西】

奥运选手村破烂争议,澳洲队拒绝入驻

 

 

 

 

 

图/路透社

 

奥运选手村淹水、漏电、厕所不通:澳洲队拒绝入驻

 

2016里约奥运的开幕距今不到12天,各项赶工与整备进度的落后,却持续困扰主办的里约与各国代表队。24日澳洲奥运代表团团长即在里约表示:鉴于奥运选手村里出现了“严重影响安全”的瓦斯、电力与排水问题,因此澳洲代表团将拒绝入驻选手村;虽然里约当局已动员上千名维护人员不分昼夜、零时抢修,但31座宿舍却仍漏洞百出,例如纽西兰、英国、美国等部分代表队,甚至已放弃对主办单位的维修期待,而自行派遣或招募水电工来“自力救济”。

 

 

 

宿舍的问题包括堵塞的卫浴设施、漏水的管线、四散外露的电线、没有照明设备的楼梯间,以及极为肮脏、亟需全面清扫的大楼环境。

 

澳洲奥运代表团的团长、曾参与2000年雪梨奥运的前现代五项国手齐勒(Kitty Chiller)在里约的记者会表示,里约选手村的整备状况十分不理想,除了清洁问题之外,包括瓦斯时有时无、漏水、漏电、排水不良所导致的室内淹水问题,“综合起来都可能(对入驻选手)造成严重的安全威胁”,因此在当局处理完住宿问题之前,澳洲代表队一行700多人(410名运动员与超过300名教练与技术团队)都将先在澳洲自行安排的临时酒店落脚。

 

澳洲队高调的公开抱怨,也让主办的里约市市政府显得特别尴尬。在接受巴西《环球报》采访时,里约市长帕埃斯(Eduardo Paes)就表示,主办单位已增聘额外的500名水电与清洁工,24小时轮班无分昼夜地抢修,并承诺澳洲代表队“48小时内就能解决你们的问题”。但或许是被质疑得下不了台,帕埃斯在承诺修缮的同时,还不忘对澳洲代表队讲冷笑话:

 

 

大家消消气,或许我们可以在选手村额外安排一只袋鼠给你们——免费的喔——这样我们的澳洲朋友或许会开心一点….

 

但里约市长的幽默感,并没有感染到澳洲团长齐勒:

 

 

我们要的不是什么袋鼠,我们要的是更多能解决宿舍淹水的正牌水电工!

 

齐勒表示,曾参加过3届奥运代表团组织的她,相当清楚“办奥运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以2000年在自己家乡举办的雪梨奥运为例,当时澳洲在交通运输的规划上,也曾出了不少包。

 

“平心而论,配给我们的选手村,并不是我个人看过最糟的环境,他的设备算不错了!”齐勒表示,奥运选手村内的舒适度与设备并不是问题,但各种基础整备的瑕疵——特别是水电瓦斯——综合在一起却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疑虑,这点才是奥运代表队之所以无法接受的主因。

 

 

 

 

 

選手村裡的一般套房。

选手村里的一般套房。 图/美联社

 

 

预计将容纳全球18,000名代表队选手团的里约选手村,是由31座大型宿舍所整合而成的特殊社区。而作为奥运赛事的核心场馆之一,选手村本该在6月底正式对外落成之后,就完成总验收、并提前开放给前来整备、集训的各国代表队。然而由于施工进度的缓慢与工时的延宕,验收与修缮的问题却反而成为各国代表队“自己找出路”的责任。

 

根据美国《纽约时报》与英国《BBC》的报导,在看到澳洲与纽西兰队于选手村内的惨况之后,美国与英国代表已决定自力救济:美国队方面目前已自行与地方的修缮与清洁公司签署整备合约,而英国方面则特别组成了先遣技工团,提前来到里约来“拯救”自己代表队的宿舍。

 

另一方面,除了选手村的整备争议之外,在奥运媒体村也同样传出了土地征收的冲突。根据英国《卫报》的报导,在里约媒体村中的“巴拉媒体三号村”的建筑体,其实是盖在当地原住民的祖坟之上。

 

居民表示,这处媒体村本来的位置,曾是葡萄牙殖民时代,黑奴们的大规模坟场,在代代流传之后而成为当地社群的重要灵场与信仰中心,然而里约政府与地产开发商在未经地方协调的状况下,擅自突袭动工将先灵的祖墓给拔得一干二净。

 

对此承包的开发商却表示,该处土地属于私人所有,一切开发手续也都依照里约市府的要求规格;不过该项说法却遭到里约热内卢天主教大学的历史教授奥利维拉(Rogerio Ribeiro de Oliveir)驳斥,直指开方商在一动工之后,即发现了建筑用地下有数百具人骨,但却未依照法规呈报文化单位调查遗迹,最终才让数百年的在地历史,断送在了只用2个星期的奥运媒体村跟前。

 

 

 

 

 

图/路透社

 

收藏
热点排行
热门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