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奋剂 :现代奥运会之殇 已成为最大的“潜规则”
2012-07-31 15:11:06
来源:网易
分享到微信
1、电脑浏览:打开微信,点击【发现】(Discover),【扫一扫】(Scan QR Code)下面的二维码,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2、手机浏览器:保存二维码图到本地,再打开微信的扫一扫,点击右上角【相册】,导入已保存的二维码即可。3、手机微信:长按二维码图即可识别

【超级生活网 sUperLIFE.ca专讯】一位叫做陈章浩的老人在澳大利亚接受《悉尼先驱早报时》所说的话引起轩然大波。这位老人曾经是中国奥运代表团的首席队医,而他当时和薛印贤领导的医疗小组就是专门研究禁药和生长激素的。在这篇报道中,陈章浩老人坦诚自己当年曾在中国的50多名顶级运动员身上尝试过使用包括霍尔蒙、血液兴奋剂和类固醇在内的各种兴奋剂,甚至连姚明、刘翔都在自己职业生涯的最关键节点上咨询过他。

1994年广岛亚运会上11名中国运动员被查出使用兴奋剂,以及马家军,王德显等中国田径届传奇人物曾经爆出过的兴奋剂丑闻。事实如此,实际上在上世纪40-70年代,反兴奋剂技术还不够发达的长达3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兴奋剂在奥运史上是一个默认的存在,或者说潜规则。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上甚至出现了奥运村的盥洗室里到处都是运动员使用后丢弃的安瓿和注射器的可怕场景。“兴奋剂”已经成为奥运史上无法抹去的一个污点。

兴奋剂缘何屡禁不止?

奥运会上一直在爆发兴奋剂丑闻,可为什么还有如此多的运动员使用兴奋剂,而且在反兴奋剂机构不断提升科技含量的同时,兴奋剂也没有任何消亡的痕迹呢?

兴奋剂 :现代奥运会之殇 已成为最大的“潜规则”(组图)

Deca-Durabolin,代卡-多乐宝灵,丙酸睾酮,葵酸诺龙。体育界著名的合成类固醇,肌肉纬度和力量增长效果显著,对肝副作用小。一般用量从每周200—400mg到每天200mg,连续用2-4个月,它被运动员誉为最有效最安全的类固醇,所以也适合女子健美者。

收藏
热点排行
热门写手
  • 分享到微信
    1、电脑浏览:打开微信,点击【发现】(Discover),【扫一扫】(Scan QR Code)下面的二维码,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2、手机浏览器:保存二维码图到本地,再打开微信的扫一扫,点击右上角【相册】,导入已保存的二维码即可。3、手机微信:长按二维码图即可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