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奋剂 :现代奥运会之殇 已成为最大的“潜规则”
2012-07-31 15:11:06
来源:网易
分享到微信
1、电脑浏览:打开微信,点击【发现】(Discover),【扫一扫】(Scan QR Code)下面的二维码,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2、手机浏览器:保存二维码图到本地,再打开微信的扫一扫,点击右上角【相册】,导入已保存的二维码即可。3、手机微信:长按二维码图即可识别
兴奋剂 :现代奥运会之殇 已成为最大的“潜规则”(组图)

1994年,罗马世锦赛,中国游泳队横空出世拿到16金,远超劲旅澳大利亚和美国。但在一个月后的广岛亚运会,中国队有7人被查出服用违禁药物合成类固醇(包括4名在世锦赛上夺金的女选手)。最后中国队被剥夺12枚金牌,这些金牌全被计入日本队名下。

大规模兴奋剂案件都出自举国体制:东德万人服药

从1968年到1988年,4届奥运会上只有1600万人口的前东德赢了多达519块奥运会奖牌,其中192块是金牌。以人口平均数计算,他们的奖牌数量是前苏联的10倍,美国的13倍。这个奇迹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真相呢?“Staatsplanthema14.25”计划,这是东德在当时进行的一个兴奋剂项目,简单说来,前东德国约1万名运动员系统服用兴奋剂,国家每年投入超过500万马克用于新型兴奋剂的研发,对此,许多使用了兴奋剂的运动员甚至并不知情,随之而来的除了东德在奥运会上成绩的井喷,还有这些运动员们受到癌症、心脏肌肉疾病,以及肝脏和骨骼的损害的悲剧。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当时的苏联,和随后的中国奥运代表团中,这些将奥运会作为举国体制的国家将兴奋剂大量使用到运动员身上,这换来了他们在奥运会斩金夺银的壮举和总体成绩的迅速提升,至于运动员的身体健康,这似乎不在管理者的考虑之列。

中国兴奋剂源于东德 86亚运会中国游泳队多拿7金

1984年,中国重新加入夏季奥运会并取得金牌的零突破,那一年金牌成为全中国社会最受关注的字眼。1985年,“力求进取”的中国游泳队从东德引进了一名洋医生克劳斯-鲁道夫。鲁道夫祭起“科学”的大旗,将所谓的“兴奋剂”这一法宝引入中国。也是在他加盟之后,此前并没有什么出色成绩的中国游泳队,在1986年的汉城亚运会上斩获的金牌数由上一届的3金飙升至10金,成为黑马。

一时之间,鲁道夫成为中国游泳界的传奇人物。很快,另一位洋医生也加盟到“帮助中国队夺得金牌”的光辉视野中,而这位叫做海格尔-菲福的医生,正是此前参加过东德“国家计划14.25”的技术人员。所以我们可以断定的是,中国的兴奋剂使用,源头正是东德国在10年前推广的那个“Staatsplanthema 14.25”计划。

举国体制下,监管者比运动员更有利益需求

兴奋剂事件为什么总是集中出现在奉行举国体制的国家?显而易见的一点是,在类似国家中,国际赛事金牌数和运动员的成绩不仅关系运动员的职业生涯,更关系到相关省市,甚至国家体育部门的各类考核标准,这些部门领导们需要运动员争金夺银为他积攒政绩去奋斗接下来的仕途。而在我们国家,关于管理部门在兴奋剂方面的问责制度几乎没用,高收益,低风险。1994年的广岛亚运会兴奋剂事件后,9名亚运冠军停赛两年。其中绝大多数人就此退出了人们的视野。但相关管理部门却多以不知情,个人行为成功脱身,没有受到任何惩罚。

至于有多少中国冠军曾经服用过兴奋剂?著名媒体人李承鹏曾经说过:“我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我所知道的中国冠军,至少1/3是服过兴奋剂的。也许实际数量远远超过我刚才所说的1/3。”毫无疑问,这是中国体育界的耻辱。

收藏
热点排行
热门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