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豌/《我不是幸存者》:在纳粹集中营出生的妈妈和女儿的和解之旅
2023-03-13 15:01:35
作者:​废除死刑推动联盟TAEDP
分享到微信
1、电脑浏览:打开微信,点击【发现】(Discover),【扫一扫】(Scan QR Code)下面的二维码,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2、手机浏览器:保存二维码图到本地,再打开微信的扫一扫,点击右上角【相册】,导入已保存的二维码即可。3、手机微信:长按二维码图即可识别

《我不是幸存者》剧照。 图/《公视主题之夜SHOW》提供

我是我,我不是幸存者

这部纪录片刻画了女儿如何渴盼能更认识自己的母亲,亲身走过那些过往的生活场景、听闻母亲绘声绘影的口头叙述。而透过述说和倾听,才有机会通往疗愈。

过去,这个母亲长期活在一个随时必须处在“战或逃”的状态,她回首过往自述“不知道如果我内在不够坚强,我要怎么活过这一切。”现在的她,越来越能放松,彼此都重获自由和空间来喘息。

像这样的自我和解、在亲密关系中彼此修复、在社会中安身立命的旅程,社会中还有许许多多人需要资源、空间和契机来经历,包含台湾两万个遭到政治暴力影响的家庭,包含遭到国家机器判决、执行的死刑犯亲友,还包含那些重大伤亡事件下的幸存者,如车祸、自杀、天灾等,每个人需要走过的旅程都不同。

麦特医师说过:“受创的人内心里有个非常健康的人,只是那个非常健康的人,还没有机会表达他真实的自己。”

当我们不认识创伤,当受伤的人没机会看见外在的暴力如何在自己内在施加伤痕,我们将只看到表层的行为,只看到所谓的怪异或偏差,只想要以最省成本的方式压抑结果,却可能只是治标不治本地继续制造更多伤痛。

我思考着为何原文片名意思是“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出生”却翻译为“我不是幸存者”,就母亲能在集中营平安诞生和成长的客观历程来看,这些遗属确实是幸存者呀。但或许,正是人们需要有机会看见自己如何作为幸存者,能分离过去和现在,找到新的方式去活在此时的时空背景里,然后真实的自我终将得到松绑,得以打从心里不再活在幸存者的牢笼里。“我是我,我不是幸存者”。

   

收藏
热点排行
热门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