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真人实验: 有17人吸入病毒也不会感染新冠病毒?
2022-04-10 08:26:24
来源:董宇红
分享到微信
1、电脑浏览:打开微信,点击【发现】(Discover),【扫一扫】(Scan QR Code)下面的二维码,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2、手机浏览器:保存二维码图到本地,再打开微信的扫一扫,点击右上角【相册】,导入已保存的二维码即可。3、手机微信:长按二维码图即可识别
【超级生活网 sUperLIFE.ca专讯】

心理、精神等层面的因素,或许才是提高身体抗病毒能力的关键。(Shutterstock)

心理、精神等层面的因素,或许才是提高身体抗病毒能力的关键。

英国政府疫苗特别工作组织发起一项“新冠病毒人体挑战试验”,他们招募了36名年轻人参与,并向他们的鼻子注入新冠病毒,观察他们是否会感染。

试验结果公布之后,有将近一半的人并没有感染新冠病毒,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而不感染的原因,成为研究人员所关心的重点。针对这个试验,欧洲病毒学专家、生物技术公司首席科学家董宇红博士分析结果,并提出心理、精神等层面的原因,或许才是提高身体抗病毒能力的关键。以下是董宇红采访的精华整理:

新冠病毒注入鼻子 17个人没打疫苗也不感染

新冠病毒挑战试验在伦敦皇家自由医院(Royal Free Hospital)进行,为确保受试者的安全,挑选的对象是一群健康且免疫力较好的年轻人,年龄为18至29岁。而试验的流程设计也很严谨:每一名受试者有2到3个月的筛选期,这样可以确保这些年轻人处于健康状况而没有基础疾病。此外,这些参与试验的人都没有打过新冠疫苗。

在注入病毒以后,研究人员每天在受试者的咽喉和鼻部取样,检测病毒的浓度,并且透过抽血化验血清里的抗体。

英国人体挑战实验的试验过程,注射病毒后每日检测。(健康1 1/大纪元)

英国人体挑战实验的试验过程,注射病毒后每日检测。

结果公布之后,36名同样吸入新冠病毒的健康年轻人中只有18个人感染,而另外18个人却没有感染。感染的模式总共分为三类:

● 第一类:完全没有感染的,17名

这些人的咽喉部没有检测到病毒,血清中也没有出现抗体,如同《孙子兵法》所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

这类人的免疫力为上上等,身体就像一片荷叶,把水撒上去也不会沾;病毒都送到鼻子里了,也无法感染他们。

● 第二类:无症状感染者,1名

有一位受试者的咽喉部没有检测到病毒,但是血清中出现抗体,而他本身并没有出现相关症状。

这就像身体与病毒经历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而最终身体取得了胜利,反映出这类人的免疫力也很好。

● 第三类:被病毒感染,18人

这类人有轻度或者中度的症状,血清中有抗体;炎症反应蛋白(CRP)升高,说明体内有炎症因子释放。

这种情况就像是身体与病毒打起了有硝烟的战斗,最后的结果虽然是病毒被清除了,身体的免疫系统取得了胜利,但也付出了一些代价,比如炎症反应、免疫细胞死亡。这类人的免疫力尚可。

新冠病毒与免疫力的战斗 兵家必争之地在咽喉

注入病毒后的第2天,研究人员在被感染的18名年轻人的咽喉部位首次检测到了病毒,而病毒量在第5天的时候达到高峰;鼻子部位检测到病毒的时间则大约在第3天,5~6天后才达到峰值。

病毒虽然是从鼻子注射,病毒量却在咽喉先达到高峰。(健康1 1/大纪元)

病毒虽然是从鼻子注射,病毒量却在咽喉先达到高峰。

有趣的是,病毒虽然是从鼻子里打进去的,却在咽喉先达到高峰,而鼻子检测到高峰的时程反而比咽喉晚一天。其实,这跟病毒的特性有关系,它们会寻找适合生存且容易繁殖的环境。而我们咽喉的血液系统相当丰富,新陈代谢也比较好,可能是病毒最容易生存的部位。

然而,人体也相对地在咽喉部位配备了更强的防御系统。

咽喉在鼻腔的后方,是进入气管、肺部的一个要道,这里有很强大的卫兵在站岗,也就是位于咽喉入口两侧的两个扁桃体,里面有很多能够阻挡外来病菌入侵的淋巴细胞。

此外,咽喉部黏膜上的免疫系统也比较强大,比如覆盖在上咽喉表面的绒毛上皮细胞之间,有数量众多的淋巴细胞密布其中。所以,人们也常将上咽喉视作一个免疫器官。

即使是很健康的人,咽喉部位的淋巴细胞也会一直保持备战状态,所以感冒初期症状如喉咙痛、痰多等等,正是咽喉部位的免疫力在正常发挥功能的表现。如果这里的免疫力足够强大的话,很快就能将上呼吸道的病毒、细菌摆平。

因此,不容易感冒、即使感冒也是1、2天内就痊愈的人,说明他的免疫力处在一个非常好的状态;有些人一旦感冒就是一、两个星期,而且整年经常感冒,这就是身体给人们的一个信号——要多加留意自身的免疫力了。

免疫系统像支精良军队 先后分工抵抗病毒

那麽为什么同样健康的36名年轻人中,另外的17人始终没有被病毒感染呢?这就要从免疫系统如何运作说起了。

其实,人体的免疫系统就像一支精良、分工齐全的军队,各司其职地配合作战,大致分为天然免疫系统和后天免疫(特异免疫)系统。(推荐阅读:一篇看懂免疫系统!你的身体怎样抗菌、抗病毒?

人体的免疫系统分工合作对抗病毒。(健康1 1/大纪元)

人体的免疫系统分工合作对抗病毒。

1. 天然免疫系统:包括黏膜上皮细胞、天然免疫细胞。

黏膜上皮细胞是防御的第一关。如果把人体看作是一座城池,那么黏膜上皮细胞就如同“城墙”一般,当病毒入侵时,它会启动重要的抗病毒机制——分泌干扰素。

干扰素就如同城墙上的“驻扎兵”,一面可以打击敌人——阻止病毒复制,另一方面它会发出警告,使没被感染的细胞进入备战状态。

在众多天然免疫细胞中,自然杀伤细胞能够快速地把被病毒感染的细胞破坏掉,相当于“特种兵”部队。抗原呈递细胞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它们能释放出穿孔素攻击病毒,同时也扮演着天然免疫系统和后天免疫系统的“沟通桥梁”——它们能吞掉病毒并进行分析,将情报交给后天免疫系统。

2. 后天免疫系统:包含T细胞、B细胞,它们是训练精良,能够针对特定病原体进行歼灭的“特种部队”。

T细胞能够接收到天然免疫细胞递送的“情报”。有的T细胞能杀死感染的细胞,阻止病毒在体内蔓延;有的能分泌干扰素,弥补先天免疫的不足;有的能帮助B细胞。B细胞则产生抗体,把病毒颗粒包围住,使它们更容易被吞噬细胞清除掉。

在疫情中,人们大部分人的视线重心都放在了后天免疫系统,比如研究疫苗、单克隆抗体等等。然而,英国试验中的17个未感染新冠的年轻人并没有打疫苗,这带给我们一个启示:人体的天然免疫系统在清除病毒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干扰素一启动,并且大量的分泌、复制,就能把人体调整到一个不易被病毒感染的状态。

做好3个层面因素 加强身体抗病毒能力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天然免疫力,加强身体不感染病毒的能力呢?这可以分为身体、心理还有精神等3个层面来说。

1. 身体层面:从身体的层面上来看,首先饮食上要注意健康,并补充维生素C、D,以及锌、铁、硒等各种微量元素。另外也要注意少饮酒、少吸烟,保持良好的睡眠,多晒太阳、多接触大自然,或者适当的运动健身、打坐。如果有慢性病的人,应该注意控制以及改善。

不感染病毒的身体层面的因素。(健康1 1/大纪元)

不感染病毒的身体层面的因素。

2. 心理层面:我们生活在社会中,工作家庭各方面都有压力。压力积累多了,人体就会释放压力激素,直接导致人的免疫细胞处于被抑制的状态。这会使我们人体的免疫细胞不容易正常运作,难以抗击病毒。

因此,我们需要为自己减压,比如多接触一些正面的事物,无论是书籍、影片或是艺术表演都能尝试。

另外,抑郁、负面、焦虑的情绪对我们身体是有害的,长期积累之下容易抑制我们的免疫系统,所以发现自己有这些情绪要主动的去排除。

不感染病毒的心理层面的因素。(健康1 1/大纪元)

不感染病毒的心理层面的因素。

3. 精神层面:精神神经免疫学科学家做过很多的研究表明,重视人生意义的人,体内自然杀手细胞抗病毒的能力就比较强。

此外,拥有不同幸福观的人,比如拥有自我实现型价值观,或是更加利他的人,身体会自然处于一种抗病毒的状态——干扰素分泌很高,炎症因子的分泌量很低。

另外还有善良、诚实、宽容、宽恕等性格,也能够综合的影响我们人体抗病毒的能力。

不感染病毒的精神层面的因素。(健康1 1/大纪元)

不感染病毒的精神层面的因素。

因此,那些人为什么不容易感染病毒呢?这些人一般在身体、心理和精神等3个层面的因素,做得比较到位。

精神能在更微观的物质层面影响免疫力

关于提升免疫力,当我们讲到身体层面,比如补充维生素、营养等等,大家都很容易理解。维生素能够被仪器侦测、观察到,这些分子的存在是实实在在的。而说到情绪、压力等等,人们或许感觉距离遥远一些,因为情绪无法使用仪器侦测,也无法在显微镜下被观察到。更进一步来说,谈到人的意识、精神这种概念,以及人的不同观念时,大家就觉得更加遥远,似乎非常抽象。

然而,人的不同精神观念的确能够影响人体免疫细胞的功能状态。

精神虽然无法被科学仪器检查到,但它也是确确实实存在的,而且对我们的物质身体有影响,比如拥有不同的幸福观——享乐型与利他型的人,他们免疫细胞的基因表达就是不一样。因此,精神可能在更微观的物质层面下影响着人。

其实,检测仪器只是人的一种工具,现在我们用显微镜只能看到分子、原子。说不定再过一段时间,就会有更好的显微镜,能看到电子、中微子或者是更微观的东西,那时我们或许就能知道精神是如何影响人体。

人们不感染新冠的原因,或许跟更微观层面的物质有关系。(健康1 1/大纪元)

人们不感染新冠的原因,或许跟更微观层面的物质有关系。

真正的研究生命、健康、人体科学,可能还不能仅仅停留在分子细胞的物质层面,还要继续向微观层面去拓展,包括精神的物质特性。因此,在人体挑战试验之中,人们不感染新冠的更深层原因,或许就是跟这些更微观层面的物质有关系。

收藏
热点排行
热门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