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女微信换汇,靠一招躲过骗局!
2020-10-22 09:14:46
来源:GBK
分享到微信
1、电脑浏览:打开微信,点击【发现】(Discover),【扫一扫】(Scan QR Code)下面的二维码,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2、手机浏览器:保存二维码图到本地,再打开微信的扫一扫,点击右上角【相册】,导入已保存的二维码即可。3、手机微信:长按二维码图即可识别

【超级生活网 sUperLIFE.ca专讯】

在同一个微信群里结识换汇“网友”,悉尼华裔女子堪堪避过一劫,另一名中国留学生却损失真金白银。

向记者讲述险些涉骗的经历时,女孩小可表示,还好自己顶住了对方的“软硬兼施”。

“三天两头催我,感觉非常着急”

9月末,小可在悉尼某桌游群看到,名为“C.99016(以下简称C)”的网友意图换汇。

她查看发现此人属于群中“老人”,入群时间较早,便稍微放松了警惕。

添加其微信后,对方告知可以低于当时汇率的4.7换汇。

“我正好要换生活费,汇率也不错就动心了。”

聊天记录(图片来源:供图)

双方原本商议于10月初换$1万澳元,但由于国庆假期,无法从支付宝取人民币,她便告诉对方节后再换。

但C似乎有些不耐烦,“三天两头催我,感觉非常着急。”

10月12日,小可人民币到位,但面交的要求却被对方拒绝了。C“嫌麻烦”,主动表示可先转账,且账款“秒到”。

聊天记录(图片来源:供图)

据回忆,为取得自己信任,C曾多次用话语做铺垫,比如告知已经给别人换了不少澳币,只剩1、2万能换了。

再比如告知,“我一会出去吃饭时候存给你?”

诸如此类。

“感觉这个骗子很专业,做了很多铺垫、心理暗示,给人一种对他来说换汇很平常的错觉,目的就是让人放松警惕。”小可这样告诉记者。

“即便给了身份证,也可能是盗用的”

对方稍后“前往银行柜台转账”,并将“收据”拍照发来。同时,小可的银行账户也显示了一笔$1万澳元的转账,但并未秒到,而是“待定”(Pending)状态。

小可告知记者,看到照片后,总有些不踏实。“感觉字体不太对,而且他拿手挡着也很诡异。”

转账记录和C发来的收据照片(图片来源:供图)

察觉到不对劲后,她告知对方,须确认到账后再转人民币。

事后回想,正是因为这个决定,避免了自己陷入骗局。尽管C一再催促,并主动提供了其身份证照片,她仍执意坚持款到再转账。

“即便给了身份证,也可能是盗用的。”她说。

C一再催促转账(图片来源:供图)

C发来的“身份证”照片(图片来源:供图)

眼见“苦苦相劝”仍不为所动,C开始“强硬”施压,以报警相胁。

同时也“建议”小可,若对这笔澳元到账有担心,可使用支付宝延时支付功能。

不过,经查询,小可得知,该功能需国内警方干预取消,在国外实施难度较大。

就在其坚持之际,这笔钱不仅最终未能如期到账,次日即从小可的账户里消失了。“果然是骗子,发信息再也没回过。”

虚惊一场,小可感叹道,“虽然躲过一劫,但也浪费不少时间,骗子真是太气人了!”

打款后人间蒸发,“可能是团伙作案”

无独有偶,同个“桌游群”里,另一名群友也与C商议换汇,但他却没有小可这么幸运。

中国留学生小奇希望用$2000澳元兑换人名币,给小C转账后,对方人间蒸发。

群聊记录(图片来源:供图)

据他讲述,上周六添加C的微信后,对方表示可以面交,这令身处国内的他感到“挺靠谱”。

小奇转款$2000澳元至C提供的其“女友”账户后,对方以“女友睡着、无法查账”为名,提出次日再给其转人民币。

转账记录(图片来源:供图)

第二天中午,小奇跟进询问时,却发现C已如泥牛入海,人间蒸发。

聊天记录(图片来源:供图)

他告诉记者,对方提供过自己和女友的银行账户,“可能是团伙作案。”

C提供的2个澳洲银行账户(图片来源:供图)

记者稍后尝试添加C的微信,已查无此人。

小可希望通过今日澳洲App提醒其他读者提高警惕。“在澳洲生活难免需要换汇,为了预防被骗,如果钱没到账,坚决不能转款。”

 

收藏
热点排行
热门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