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反思如何减少报道杀戮事件造成的效仿结果
2019-03-23 07:11:32
来源:RCI 亚明
分享到微信
1、电脑浏览:打开微信,点击【发现】(Discover),【扫一扫】(Scan QR Code)下面的二维码,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2、手机浏览器:保存二维码图到本地,再打开微信的扫一扫,点击右上角【相册】,导入已保存的二维码即可。3、手机微信:长按二维码图即可识别
【超级生活网 sUperLIFE.ca专讯】

新西兰清真寺枪击事件后媒体刊登的照片之一(Mark Baker-AP)

国际上最近发生了几起轰动性的公共场所杀戮事件。最新的一起是一名枪手在新西兰清真寺扫射,导致50人死亡。

而每次发生这样可怕的悲剧时,就会有众多媒体涌向现场,从各个角度进行广泛报道。这次的新西兰谋杀案也不例外,不仅全世界的媒体有大量报道, 凶手本人还利用社交媒体发表宣言,直播杀戮的过程。而凶手本人就有为罪恶行为“扬名“的目的。

新西兰总理雅琳娜·阿尔登(Jacinda  Ardern)正是看到了这一点, 所以宣布她不会提到凶手的名字。

事实还证明证明,这次血洗新西兰的凶手,一方面是看到世界上发生的穆斯林极端分子的恶行报道,另一方面也受到了魁北克枪手袭击清真寺事件的刺激。这就牵涉到 在发生此类惨案时,究竟应该如何报道,应不应该公布凶手的姓名等问题。

麦吉尔大学的精神病学教授Robert Whitley(本人提供)

就此, 加广英文部的主持人马克·蒙哥马利(Marc Montgomery)采访了罗伯特·惠特利(Robert  Whitley)博士。他是麦吉尔大学的精神病学教授,也是蒙特利尔道格拉斯医院心理健康研究中心的科学家。

惠特利博士说,新西兰总理意识到不提凶手的名字是有道理的。他说:“对公共场所大规模杀戮行为进行的研究显示,大多数时候凶手是受到极端思想的影响,但也有寻求‘一举成名’的因素。所以我觉得新西兰总理的做法很正确。她已意识到,这些杀手也在寻求大众媒体的报道以及现在的社交媒体为他们提供扬名机会”。

每当发生这样的惨案时,就会有媒体的大量报道,事件被从每个角度解读和播出。包括杀手是谁?他们的过去怎么样?他们留下的笔记,警方的反应,政府的反应和公民的评论,他们造成的破坏,亲属的悲伤等等。所有这些都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使行凶者感到“人们会注意到我”或 “现在我已经被记住”。

惠特利博士还特别指出,类似的事件几十年前就发生过, 例如70年代披头四歌星约翰·列侬被他的歌迷打死,80年代美国总统里根被一名叫辛克利的年轻人开枪击伤,都表明了这些人期待被“认可”,在死后被记住,经常被评论。

也有一些精神病专家认为,有些案例有些是凶手在生活的大多数方面都很失败,心理沮丧到极点,试图以一件惊人之举来抵消心理压力。德克萨斯州在塔顶上射击的人就是明显的案例。后来在拉斯维加斯的凶手就是受到几十年前德克萨斯事件的启发。也有些是效仿行为。例如开车冲向人群碾压,先发生在纽约,后来多伦多也发生了相同的事件,很可能就是效仿行为。

2018年5月多伦多民众悼念在人行道上被压死的遇难者( Makda Ghebreslassie-CBC News)

就是在此次新西兰最新案件中,凶手也提到一名加拿大男子的名字。那是一名在魁北克清真寺开枪扫射的凶手,在那次袭击事件中有6人丧生。而 那次事件也在全球范围内被媒体广泛报道。

惠特利博士说:“我已经关注媒体对这种精神病式的杀戮事件报道10年了。 大多数媒体已经有所改善,他们会遵循一些相关的建议。知道对枪击案的过度报道可以会带来负面效果,刺激模仿者”。

惠特利说,最理想的是媒体和其他人都有节制地,或者根本不报道这种枪击事件,以免激励其他人效仿。但面对竞争,媒体也需要吸引观众和广告商,因此在竞争中就有可能出现过度报道和耸人听闻的现象。他把这称作是媒体“为争广告输氧”。

他认为现在是时候让新闻学院和媒体尽量注意和减少“为广告输氧”的现象。应该仔细研究如何报道这些事件。而作为精神病专家, 他也希望精神医生协会整理出一个指导性的文件,供新闻院校师生和记者们在报道类似事件时参考。

 

收藏
热点排行
热门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