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老电影 老演员的记忆
2018-08-27 20:26:23
分享到微信
1、电脑浏览:打开微信,点击【发现】(Discover),【扫一扫】(Scan QR Code)下面的二维码,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2、手机浏览器:保存二维码图到本地,再打开微信的扫一扫,点击右上角【相册】,导入已保存的二维码即可。3、手机微信:长按二维码图即可识别

【超级生活网 sUperLIFE.ca专讯】小时候,有个邻居家里有些旧电影画报,大众电影和电影故事之类的,还有百十来张纸张泛黄的旧电影说明书,我们常去看。那些电影说明书印刷粗糙,有的是黑色字体,有的是蓝色字体,并且附有一两张模糊不清的剧照,剧照与从前新民晚报上的相片一样好像是颜色深浅不同的小点构成的,越凑近看越看不出所以,放远些看才能大致分辨出人的摸样,但脸是看不清楚的。电影画报里则有比较清晰的演员相片,还有些简单的文字介绍。邻居说那些电影说明书是他舅舅给他的,他舅舅从前喜欢看电影,据说那时候去电影院看电影都会给张电影说明书,上面写着电影的故事梗概介绍,导演演员的名字等等。

从那些电影画报和电影说明书里我们知道了很多老电影和电影演员,但那些电影却基本看不到,因为时值文革之中,除了《南征北战》《地道战》《地雷战》等为数极少的几部电影仍在上映之外,绝大多数电影都被当做“毒草”禁掉了。邻居家有个外婆,通常当我们几个小屁孩在房屋里间玩耍时,她独自坐在外面房间并不理会我们。可是当我们围坐在桌旁一边翻阅那些电影画报和电影说明书一边你一言我一语胡乱妄加评论时,老太太有时会悄无声息地走进来冒出一两句言简意赅的点评。记得有一次她说蝴蝶的酒窝最漂亮。还有一次我们正看大众电影里冯喆——就是《南征北战》里的高营长——在《金沙江畔》里的剧照,老太太过来点评说冯喆的鼻子很好看,高而挺,从侧面看尤其好看云云。经老太太点拨后再看看那些剧照,觉得高营长的高鼻子仿佛是有些与众不同,确实挺顺眼的。

文革结束后,“毒草”解禁,千树万树梨花开,老电影不仅在影院里重新上映,电视里也大量播放。还记得那时去F大学大礼堂看老电影《洪湖赤卫队》时的情形:银幕上韩英昂首挺胸唱“娘啊,儿死后,你要把儿埋在那高坡上,将儿的坟墓向东方”,下面“嗡嗡”声一片,观众跟着一起“娘啊,儿死后,你要把儿埋在那高坡上,将儿的坟墓向东方”。那段时间里从影院从电视里(当时还是12寸的黑白小电视)看了许多老电影,差不多之前在那些电影说明书上知道的电影都看了,一时颇觉开眼,好像苏州河过了外白渡桥,河面骤然变宽,稍稍向前便涌入了浩浩荡荡的黄浦江似的感觉。

那段时间看过的老电影总不下有百十来部,回头想来虽然许多老电影比较平庸甚至有点幼稚,但给人印象深刻的佳作也不少。有的电影时隔多年翻出来看看仍然具有感染力,是不愧于经典称呼的。比如《一江春水向东流》《乌鸦与麻雀》等民国时期的老电影,无论编剧制作还是演员表演与同时期的好莱坞电影相比,感觉也是并不逊色的。

 

《一江春水向东流》是经得起时间沉淀的好片子。还记得初次看那片子时影院里黑暗中唏嘘声一片的情景。民国时期的电影与建国后拍摄的电影不同,可以不必太过介意意识形态的束缚,没有太多的政治因素的干扰和顾忌,尽管那时候的电影也自带有政治倾向,却不似后来必须按照某种原则进行创作,相对自由环境下创作出的东西感觉比较真实有灵气,不生硬呆板,艺术生命力也比较长久。《一江春水向东流》结构上也颇有特色,两条线索交替进行,一条随着主要人物张忠良去重庆投靠交际花王丽珍后描写抗日时期后方陪都上层人物醉生梦死的生活状态,间接讽刺批评当时国民政府对于抗日的不作为;另一条通过张忠良妻儿老母的生活和命运描写当时沦陷区普通百姓的悲惨生活状态。两相对照恰成强烈对比,电影结尾张忠良发妻万念俱灰投河自尽,张忠良老母坐在河边对天哭喊:天哪,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回事啊!极具震撼力,让人难以忘记。这部电影里的演员阵容强大,演技绝佳不可多得。演张忠良的是陶金,是当时十分出名的明星,虽然不似赵丹英俊,有点微胖,但演技可圈可点,难以超越。《一江春水向东流》前些年又翻拍过电视连续剧,由名演员胡军陈道明等人主演,我看了一点,看不下去,感觉相差太远。许多翻拍经典的影视作品号称是向经典致敬,依我看来其实是对经典的亵渎和糟蹋。我以为不随便胡乱翻拍经典是对经典最大的致敬。《一江春水向东流》里还汇集了白杨舒绣文上官云珠吴茵等一众当时最具人气的名演员,这些演员的才华和演技在电影里充分展现,是这部电影得以不朽的重要因素。值得一提的是《一江春水向东流》里还有些配角和龙套演员后来也是很有成就的影星,一个是扮演油头滑脑拉张忠良喝酒的老龔的夏天,后来与陈述程之等人成了上影厂的招牌反派演员。另一个是人高马大的中叔皇,在电影里没有台词,跑龙套在舞会上演演小开之类的角色,建国后主演长影影片《兵临城下》和《独立大队》成为一时话题。

 

民国时期的《乌鸦与麻雀》也是不可多得的好片子。写国民政权江河日下行将败退台湾时上海一栋房子里几家邻居的小市民众生相。该片演员也是人才济济汇集了不少当时的大牌影星。赵丹魏鹤龄孙道临黄宗英上官云珠吴茵在片中各显身手精彩纷呈。赵丹是中国电影史上最具盛名的大演员,才华横溢。他出道时的《十字街头》《马路天使》也都是早期中国电影的名作。他在《乌鸦与麻雀》中扮演小广播,把一个上海小市民自私但也不失善良,喜欢做发财梦但遇事没有胆量,自以为聪明会打小算盘但又往往弄巧成拙的性格特征刻画得栩栩如生。赵丹建国后也出演了很多电影,比较经典的角色有《林则徐》《武训》《李时珍》等,他也出演过一些革命电影中的革命角色,如《烈火中的永生》中的许云峰,《聂耳》中的聂耳等,个人感觉那些角色他演得不是太成功。此外他与另一位大演员崔巍合演过一部《海魂》,讲述国民党军舰反正起义的故事。赵丹在片中扮演主角国民党水兵,那可能是他的唯一军人形象。赵丹文革中受迫害,艺术生命中断多年十分可惜。文革后复出年事已高不再有新的银幕形象。七十年代末他去复旦同济等大学做过有关电影艺术的讲演,后来整理成文叫做《地狱之门》说管得太宽太严会扼杀电影艺术。那时候报上有过转载,据说当时某高层领导人读后斥为“放屁”。《乌鸦与麻雀》里还有一个特别出彩的反派人物国民党军官“猴子”,是李天济扮演的。李天济形象很生动,小眼睛大嘴巴嗓子有点沙哑,那人演技太棒,电影里有他企图调戏良家太太上官云珠的戏,把一个看到女人垂涎欲滴的色鬼演得惟妙惟肖,让人忘记不掉。李天济是编剧,后来很少出演电影。很多年后看到他在电视剧《围城》里客串了一个小龙套,虽然老了,一见那脸,立刻想起他在《乌鸦与麻雀》里对上官云珠说的台词:华太太,你要怎样答谢我呢?可见他的“猴子”角色给人印象之深。

 

 

老演员中崔嵬是一个难得一见的好演员。崔嵬是山东大汉,外形与姜文有几分相似,他的经典角色有《宋景诗》中的宋景诗,《红旗谱》中的朱老忠等,那些人物性格豪放硬朗,与崔嵬本人形象性格相符,崔嵬仿佛本色出演,演出自然流畅没有做戏痕迹。他的角色使人感觉亲切而痛快,印象极深刻。崔嵬与赵丹魏鹤龄等人是同辈演员,不过经历不同,崔嵬曾在延安鲁艺呆过,算是老革命,那似乎也使得他的演戏风格与“国统区”的演员有所不同。崔嵬与赵丹合演过《海魂》,在戏中两人是一起起义的好哥们,两大演员合作当时颇受瞩目并留下一段佳话:戏中有一个镜头是两人因为放走被扣的老百姓渔船而被国民党军官鞭打之后,相互拥抱在一起,下定了起义的决心。记得看过文章介绍说导演顾及到赵丹的崇高地位原本计划将脸部特写镜头给予赵丹,但赵丹推崇崔嵬主动要求将脸部镜头给予崔嵬,那个镜头两个大男人相拥而泣,赵丹是背影,崔嵬脸部近景泪流满面,是一场很有感染力的好戏。崔嵬不仅是极具个性的好演员也是很不错的导演,他导演的《青春之歌》《小兵张嘎》以及京剧电影《野猪林》都是中国电影史上占有一席之位的名作。

从建国之初到文革开始的十七年间,中国拍摄了大量不同题材的电影,其中战争题材的电影占有很大的比例,《南征北战》《钢铁战士》《渡江侦察记》《董存瑞》《英雄儿女》《平原游击队》《红日》《金沙江畔》《上甘岭》《兵临城下》《小兵张嘎》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南征北战》是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之作,本人之前曾写过小文单独介绍,此处不再赘述。关于电影里高营长的扮演者冯喆再补充几句:冯喆是那一代演员中突出的好演员,形象演技俱佳,他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儒雅气质,给人感觉从容不迫超凡脱俗,虽然他出演的电影并不是特别多,但他的每一个角色都让人难忘。除了《南征北战》之外,他在《金沙江畔》《铁道游击队》《羊城暗哨》《桃花扇》《沙漠追匪记》里都有可圈可点的演出,有的电影年长月久情节都已模糊不清了,可是冯喆在电影里的音容笑貌却还清晰记得。冯喆原本是上影厂的,后来为了夫妻团聚调去峨眉电影厂,文革中遭受迫害,竟不明不白地死去了,英年早逝且死于非命真是让人感叹痛惜!前几年本人在北京王府井书店偶然购得一本《风影略痕》,介绍冯喆的生平事迹,其中有一篇小文提到四川有一个颇具规模且有名的私人博物馆里专门辟有一间冯喆纪念室,可见虽然斯人已去岁月匆匆,但冯喆在一代人心中留下的深刻印记并没有消失。

《钢铁战士》也是一部有特色的好片。讲述三个解放军战士被敌人俘虏后坚贞不屈绝不变节投降的故事。影片主角是名演员张平。张平主演过《怒潮》《停战以后》《小兵张嘎》等许多电影,演戏风格与崔嵬稍有相似之处。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扮演小战士小刘的孙羽,演出极为出彩,人物形象丰满生动既招人喜爱又让人肃然起敬。孙羽演《钢铁战士》时十六岁,但在片中看去仿佛只有十二三岁,说话还是童音,穿着宽大不合身的军装,对敌斗争却毫不含糊。孙羽后来出演的电影不多,比较出彩的还有之后长影的《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再后来他做了导演,执导过《人到中年》。《钢铁战士》有一个特色是正面英雄人物会骂粗话“他妈的”或“狗日的”,这不仅没有削弱人物形象,反使得人物格外生动真实和可亲。《钢铁战士》拍摄于50年,在塑造正面人物形象方面估计还没有太多的清规戒律,之后拍摄的电影正面人物不再允许口出秽言,以为有损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但“高大上”的银幕英雄形象反而适得其反鲜有真实生动的。

《董存瑞》《英雄儿女》是充满激情的电影,里面的英雄人物激动过那个时代的所有人。“为了新中国,前进”“为了胜利向我开炮”都是使人热血沸腾的名台词,无人不知。儿时小男孩们玩打仗游戏,手握一根拖把棍假装爆破筒,从小土堆上冲下来,嘴里还会喊叫“为了胜利向我开炮”。董存瑞的扮演者是张良,《英雄儿女》里英雄人物王成的扮演者是刘世龙,两人都是长影厂的青年演员,两个角色都极为成功。他们之后也都还出演过许多电影,但没有能够超越那两个角色的。《英雄儿女》里王文清政委的扮演者是田芳,田芳是老革命,情绪纯正饱满演技精湛,虽然不曾看到过他的其他演出,但一个“王政委”就足以让人铭记不忘了。田芳妻子是于兰,《烈火中永生》里的江姐,他们两人的儿子是第五代导演之一的田壮壮。葛优回忆小时候去北影厂食堂打饭,碰见田芳如看见神似的崇拜,而田芳对于小孩十分和蔼可亲云云。《英雄儿女》最近又被翻拍,取名为《我的战争》,集中了刘烨王珞丹等名演员,虽然如今电影特技大有进步,但从内容上说与《英雄儿女》相去太远。从前的那些战争电影有一种发自内在的激情是现在翻拍的电影所无法模仿的。

长影厂另一位具有个性的好演员是郭振清。《平原游击队》里的双枪李向阳成了他的标志。他在电影里与方化扮演的鬼子队长松井斗智斗勇,郭振清和方化出神入化旗鼓相当的精彩表演使得《平原游击队》成为抗日片里不可多得的经典。郭振清在《独立大队》《英雄儿女》《六号门》里也有出色表演。文革中他主演的《决裂》就表演而论也相当精彩。但他最为人津津乐道和铭记于心的是双枪李向阳。

长影厂还有一个非常好的演员是张莹。张莹演的电影不是很多,名气也不算太大,但他的表演个性鲜明极具特色。《小兵张嘎》里的罗金宝是他最出彩的角色。那个礼帽墨镜穿件敞怀大褂腰后别把盒子炮踩着脚踏车一阵风似的来往于敌占区的独行侠可以满足少年儿童对于英雄人物的所有憧憬和想象。他在《小兵张嘎》里的那句“别看今天闹得欢,小心将来拉清单”也是一句广为知晓的名言。张莹形象精干紧凑,身上有股正气,不怒而威。他在《董存瑞》里扮演的赵连长也形象丰满真实生动,使人喜欢。可惜张莹在反右运动和文革中都受迫害,最后与冯喆一样英年早逝,其命运让人唏嘘感叹。

 

 

挂一漏万,除了上面提到的各位之外,还有很多好演员。上影厂的孙道临秦怡张伐舒适齐衡穆宏韩飞高博康泰中叔皇仲星火张瑞芳王丹凤,长影厂的浦克梁音庞学勤高保成李亚林金笛,八一厂的王心刚王晓棠王润生张勇手邢吉田李炎袁霞田华师伟,北影厂的于洋赵联印质明,珠影厂的林岚史进,还有说不上专属哪家电影厂,然而与崔嵬一样能演能导,亦正亦邪无论正派反派都演得出神入化让人过目不忘的谢添等等,都塑造过不止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银幕形象,都是那个时代不可多得的好演员。

除了职业电影演员之外,有些话剧演员偶尔出演电影也让人耳目一新,其深厚的艺术功力和精湛演技也让人叹为观止。最具代表性的是李默然,他在《甲午风云》里扮演的邓世昌给人印象极其深刻,电影结尾处邓世昌带领全船官兵怒吼着“撞沉吉野”,将长辫环绕在脖子上,驾驶致远号冲向敌舰的情景慷慨悲壮震撼人心。邓世昌的荧屏形象后来不止一个,但与李默然的邓世昌相比,无人能够望其项背。《甲午风云》里的李鸿章形象也极其鲜明生动,与邓世昌相得益彰。扮演李鸿章的演员叫王秋颖,与李默然一样是辽宁人民艺术剧院的话剧演员。王秋颖的名字可能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但他所塑造的银幕形象实在鲜活生动让人难忘。除了李鸿章之外,他还扮演了《兵临城下》里的国民党高级军官胡高参,个人以为扮演国民党高级军官除了项堃《南征北战》里的张军长之外就数王秋颖的胡高参最为出神入化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年后拍摄的电视连续剧《走向共和》里由老演员王冰扮演的李鸿章形象也极其成功。王冰也是老话剧演员,虽然名字广为人知是他以七十岁高龄出演李鸿章之后的事情,但从辈分上说他与李默然王秋颖几乎同辈,如李默然王秋颖王冰还有人民艺术剧院的于是之英若诚童超等老话剧演员轻易不显山不露水,然而凭借着深厚的艺术功底偶尔出演电影电视,他们所塑造的银幕或荧屏形象往往就成为难以超越的经典。

老演员中还有一批专以扮演反派人物而著称的名演员。上影厂的项堃(后属北影厂)夏天崔超明陈述程之白穆,长影厂的方化田烈,北影厂的陈强葛存壮安震江,八一厂的王孝忠刘江都是各具特色的反派专业户。项堃是极具才华的好演员,他的《南征北战》里的张军长,《烈火中永生》里的徐鹏飞,《停战以后》里的国民党谈判代表李国卿是至今无人超越的国民党高级军官经典银幕形象。国产老电影里的反派人物常有脸谱化倾向,但项堃塑造的人物是例外,项堃相貌堂堂,风度翩翩,他的反派人物外形完全不输正面人物。项堃演电影据说从不采用临场发挥,而是事先反复揣摩角色心理,仔细推敲研磨细节,做足功课,他的一举手一投足每一个动作眼神说话的口气都是事先深思熟虑的产物。他的三个经典角色同是国民党高级军官,却又各具性格特征使人不觉雷同。张军长的刚愎自用,徐鹏飞的老奸巨猾和在许云峰面前碰一鼻子灰后的恼羞成怒,李国卿的傲慢自大粗鲁无礼都被他刻画得至今看来依然觉得栩栩如生入木三分。除了王秋颖的《兵临城下》里的胡高参之外,国民党高级军官的银幕形象里鲜有如项堃塑造的人物那样给人留下刻骨铭心记忆的。项堃在文革结束后还出演过《火烧圆明园》《佩剑将军》等电影,但他那时年事已高,稍有力不从心感觉,塑造的角色较之上述经典角色相去甚远。

方化是扮演日本鬼子的最佳演员。他在《平原游击队》里扮演的松井队长无人进出其右。方化儿时在东北受日本人统治,接受过日本教育,那种特殊经历使他扮演日本人时有他人难以具备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他的日语说得好,在电影里貌似不经意流露出的日语听着自然流畅,口气惟妙惟肖。方化的形象也深具特色,让人过目不忘,他的两只眼睛如夜里的猫眼似地闪闪发光。《平原游击队》是抗日片的经典之作,郭正清在片中的李向阳角色几乎成为那个时代抗日英雄的代名词。而方化出神入化的反派角色也是成就那部电影的不可或缺的决定因素之一。除了松井之外,方化还曾在《三进山城》《甲午风云》中扮演过日本鬼子,不如松井精彩。方化在《铁道卫士》《刘三姐》里也出演过反派人物。许多年后姜文因儿时对于方化松井形象的喜爱还特地邀请他客串过《阳关灿烂的日子》,可见方化的松井队长角色给人印象之深。

葛存壮也是一个能够让人记忆长存的好演员。对于现在的年轻人而言,他最使人瞩目的头衔或许只是葛优的老爷子。但其实作为一个演员他戏路宽阔,塑造过许多不同类型的人物。葛存壮早年主要塑造各种类型的反派人物,恶霸地主鬼子汉奸还乡团他都演过不少,除了鬼子演的比较生硬脸谱化之外(葛存壮不会日语,所以只好说点类似“你地大大地好。你地死啦死啦地”之类的滥竽充数),他的其他反派人物演得都不错。他在《平原游击队》里扮演汉奸队长,推辆自行车跟在松井身边跑前跑后点头哈腰,在城里与李向阳擦肩而过时带着几个汉奸大喊“抓住李向阳”,后来反被李向阳捉住,又色厉内荏故作镇定地说:我可以放你出城。那些戏葛存壮演得都很出彩。与其他老演员相比,葛存壮的艺术生命更长,饰演过的角色也更多更丰富。直到高龄时候仍然能够间或在银幕或荧屏上看到他客串如医生教授画家齐白石老人等各种角色。葛存壮还有一个非常出彩的角色是文革后期的电影《决裂》里的孙教授,他在那部电影里的台词“马尾巴的功能”是当时无人不知的名言。

除上述几位之外,陈述在《渡江侦察记》中的国民党情报处长,王孝忠在《地道战》中的山田大队长,刘江在《地道战》中的伪军汤司令和《闪闪的红星》中的还乡团团长胡汉三等等都是经典银幕形象,山田队长的“高家庄地不消灭,我地不收兵”,汤司令的“高,实在是高”,胡汉三的“我胡汉三又回来了”等等都是名言,有的到现在在日常生活中还时或会被人拿来引用。汤司令和胡汉三的两只大而突出仿佛随时会脱离眼眶落到地上去的玻璃球似的金鱼眼也与他的上述名言一样不朽。

老电影到文革时嘎然结束,老演员们的艺术生涯也大多就此而至。文革后只有极少数老演员还能延续艺术生命,但年事渐高,巅峰期已过,难以再有作为,是让人遗憾和惋惜的。如今,从前的那些老演员们大多已经作古,个别在世的也都是耄耋之年很少公开露面了,但他们所塑造的那些银幕形象依然鲜活着,并会长久地鲜活下去。当人们在银幕上重睹老演员们所塑造的各类人物形象,因那些人物的不同命运和经历而感同身受着或激动振奋或悲哀感叹或欢快喜悦的不同情感时,除了对老演员们倍感亲切之外,也会对他们由衷感谢并深切怀念的吧。

 

 

收藏
热点排行
热门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