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盖一座庙”探访:批量产庙工厂 还能网购…
2018-02-13 05:55:12
来源:BBC
分享到微信
1、电脑浏览:打开微信,点击【发现】(Discover),【扫一扫】(Scan QR Code)下面的二维码,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2、手机浏览器:保存二维码图到本地,再打开微信的扫一扫,点击右上角【相册】,导入已保存的二维码即可。3、手机微信:长按二维码图即可识别
【超级生活网 sUperLIFE.ca专讯】


 

台湾新闻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画面,重大选举前,政客去求神拜佛,争取民心。为争取中国信徒,天主教很早也允许台湾教徒采用这种祭祖方式:

 

 

 

图源:台媒

 

据统计,如今全台湾登记在案的宗教建筑(寺、庙、宫、堂)超过一万五千座,平均每一万人分配到6.5座寺庙,全台湾的寺庙数量比便利商店还多。

更有甚者,有工厂还批量生产寺庙,不但可以在网上订购,就算客户远在南海岛屿或新加坡,工厂都能“送庙到府”。

工厂造庙究竟有多快?这种造庙方式和传统手工艺有何不同?

2月12日,BBC中文网实地探访了台湾唯一一座专门建造寺庙的工厂,还原了台湾“寺庙工厂”的传说。

“台湾每一个村庄都有不只一座土地公庙……一年几百座的订单,做不快怎么做得来?”现年80岁的林复准一边巡视工厂,一边自豪地对记者说,用机器量产庙宇的点子和产线设计,“全都是我自己想到的!”

根据台当局统计,全台湾登记在案的宗教建筑(寺、庙、宫、堂)超过一万五千座,平均每一万人分配到6.5座寺庙,全台湾的寺庙数量比便利商店还多。如果算上未登记的社区小庙、家中神坛等,台湾寺庙的密度相当可观。

 

 

台湾乡间像这样的小庙星罗棋布  BBC中文网视频截图 下同

走近林复准的工厂,首先会经过一座由林复准的公司建造的桥,桥上刻着工厂成立的日期。接着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有着华丽外墙装饰的白色欧洲风格的别墅,这是林复准和家人居住的地方,同时也是工厂的办公室。

办公室的白板上写满了待办事项,电话声此起彼落,电话另一头的人似乎在问职员:“请问您贵姓?”职员回答:“叫我阿如就可以,因为我们这边都姓林。”

林复准不但创业,更把公司变成家族企业,他的子孙们在台湾各地打理着公司的业务。

 

 

 

专业化分工的员工们正在造庙

 

林复准指着环绕工厂和办公室的雕花围墙说:“这些都是我盖的。”他从事制造业六十多年,十几岁就开始跟着师傅,用传统的方式四处建造庙宇,熟悉建筑工法。之后,他开始盖商业化的住宅楼。二十多年前,他看准商机,从盖“给人住的房子”到“盖给神明的房子”。

林复准创办的工厂,是台湾唯一一座专门建造寺庙的工厂,销售水泥制的金炉、庙宇、石狮等宗教产品,并提供运输及现场组装的一体化服务。

 

 

 

台湾嘉义城隍庙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花费的时间和造价难以用今天的币值估算

 

用机器建造庙宇是否对神明不敬?“庙是神明的一个家,重点不是庙的大小或是华丽程度,而是在于神有没有显灵”,嘉义城隍庙文化资产干事李先生对记者说。嘉义城隍庙始建于清朝,当时特地由福建请工匠前来建造,因为造庙非常耗时,甚至为工匠准备了长期住所。

林复准自己也说他们只生产庙,没有制作神明的“金身”,因为在他看来,“金身”和庙体还是有分别。神像的材质分很多种,但都要经过“开光仪式”才有法力成为“金身”,否则就只是一般的塑像。

送庙到海外

量产庙宇生意在2010年左右稳定发展,近年来更是拓展到海外,服务在当地不容易找工匠盖庙,而又有需求的客户。

海外订单最多的是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华人,也有大陆的台商买庙放在厂区祈求平安。林复准表示,一趟海外运费可能就高过庙宇本身。

 

 

泰国台商订购,准备运往泰国的寺庙

林复准的孙辈接手公司业务后,积极通过社交媒体、通讯软件开发新客源。从以往将商品陈列在路边的展示场,到客人间口耳相传,再到网络上私聊客服“我要买庙”,林复准的寺庙生意蒸蒸日上,庙宇的尺寸和种类也随着客户的需求越发明越多。

“现在已经开发近一百种产品,我今年八十岁,要做的工作排到两年后了”,林复准说。

“民间信仰”融合中国传统的儒、释、道,也崇拜祖先、巫术、自然界的事物等等,是台湾的主要信仰,信众约占台湾人口的45% 。其中保佑家园的土地公(也称福德正神)是最受崇拜的民间信仰神祇。

台湾的各乡镇除了主要的庙宇之外,还常有小型的“五营庙”设立在村庄的东、西、南、北、中,五营将军负责守护村庄的安全。

 

 

台湾庙宇的密度比便利商店还高

机器造庙快速又便宜?

“每一件东西,不管大件小件,我都要自己做一遍”,林复准少年时期就跟着师傅以传统方式四处盖庙,他凭着六十几年造庙的经验,每一个新尺寸庙宇上面的龙凤、每一个福禄寿,都由他亲手打造。

以传统方式盖庙,运送材料到现场、打地基、手工黏贴龙凤鳞片,一刀刀雕刻浮雕……一座小庙就需要三个月以上的工时,工艺手法精湛的大庙,需要的人力与时间更是难以估算。

 

 

 

虽然成了公司董事长,林复准仍坚持亲手制作每一个新开发的庙

 

林复准的工厂讲求效率,“人家想拜神就会想要有庙,请人盖要盖很久,来找我们的话只需要两天。”而客人如果通过网络下单,最快可以在一个星期内,在指定的地点收到组装好的庙。

给神明换新家

詹太太向林复准的工厂订购了一座1.38坪(约4.57平方米)的福德祠(土地公庙),庙体在位于台湾最南端的工厂装车,一路行驶300多公里,翌日清晨抵达位于桃园县山区的詹家。这间土地公庙造价21万新台币(约4.53万人民币),运费两万新台币(约4300人民币)。

“土地公活在我们心中,不会因为庙的大小或制作方式而改变我们对他的信仰,”詹太太坚定地说。

 

 

詹太太订购的土地公庙运送到定点之后,要使用吊车安座

詹太太对记者表示,土地公保佑当地30多年,原有的土地公庙已经破旧不堪,“何不给土地公换个新家呢?”

村民经由民间信仰中与神沟通的仪式“掷筊”取得土地公的同意后,詹太太考虑到台湾北部不容易找到师傅建造庙宇,因此找到了林复准的工厂。浏览庙宇型录后,詹太太决定选择和原庙外型相近的“简朴风格”。

 

 

 

工人正在安装庙宇上的配件

 

工厂的庙都可以依客户要求定制细节,“这边多一个龙、那边多一个凤都可以”,林复准说。

但林复准的孙女补充,“自古以来庙宇都差不多,如果你改变了它的颜色或作法,就不像庙了……我们能缩短工时,但我们不想改变庙原本的型态 。”

 

 

 

林复准站在展示场,工厂最初的营销方式,是将庙和金炉陈列在路边

 

“你自己有在拜神吗?”记者问林复准。“有一整层都是神坛”,林复准指着他的欧风别墅说。林复准认为自己80岁还能活力充沛地工作,是神明的保佑。

“过去我们的老祖先都在拜神明,人如果有一个精神寄托,做什么事情都会比较单纯。”

 

收藏
热点排行
热门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