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冬至,看看大家都吃些啥
2017-12-21 10:11:52
来源:觀察者網
分享到微信
1、电脑浏览:打开微信,点击【发现】(Discover),【扫一扫】(Scan QR Code)下面的二维码,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2、手机浏览器:保存二维码图到本地,再打开微信的扫一扫,点击右上角【相册】,导入已保存的二维码即可。3、手机微信:长按二维码图即可识别

【超级生活网 sUperLIFE.ca专讯】今天凌晨1時11分,是我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冬至是節氣中比較受老百姓重視的一個日子,經過數千年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不過,網友又開始爭了,是吃餃子呢,還是吃湯圓呢?

相關圖片

各地冬至吃什麼 北方餃子 南方湯圓

每年公曆12月22日左右為冬至。這天,北半球白晝最短而夜最長,所以冬至在我國歷代也稱為“日短”、“日短至”。 《素問·脈要精微論》說:“冬至四十五日,陽氣微上,陰氣微下。”意思是說,從這一天以後到立春的45天,陽氣漸升,陰氣漸降,白晝漸漸變長,夜晚漸漸變短。

從今天算起,進入“數九”,每九天一個單位,過九個“九”,剛好八十一天,即為“出九”,那時就春暖花開了。有地區的“九九歌謠”這樣唱:“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糰、冬至長線面的習慣,而蘇北人在冬至時吃大蔥炒豆腐。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此前,網友每逢“吃的節日”都要就南北吃的差異發起討論。你們應該還記得,曾經有一場關於湯圓該吃甜的還是鹹的的激烈討論,參與討論的網友最後甚至喊出了“甜/咸黨滾出地球”這樣的口號。觀察者網編輯在網上看到,此次冬至網友也沒閒著,紛紛在網上交流各自家鄉的習俗。

@谷大白話:四川熱乎羊肉湯,江南赤豆糯米飯。聖誕老人過廣東,九頭馴鹿都不見。
@傳媒老王:冬至餛飩夏至面,冬至日短,天色昏蒙,吃碗餛飩,以解“混沌”之氣。每隻餛飩形狀還不同,有十幾種樣式。這叫百味餛飩,是南方的傳統做法。
@李鐵根:在中國北方,節日按照時令、地域、起源、慶祝方式可以分為:韭菜雞蛋餡的,豬肉白菜餡的,素三鮮餡的,羊肉西葫餡的,牛肉大蔥餡的和茴香餡的。
@H哥系我:冬至吃由多種薑和臘肉煮的糯米飯。
@國家博物館:“冬至大如年”,週末好,朋友們,今兒冬至啦!按照傳統,這一天,咱們要包餃子、吃餃子,曬盤一千多年前的餃子,願大家節日快樂!
@八八八-戒:雞鍋……我是一個人嗎?
@igottatellyou:吃羊肉。
@aeolianbelll:冬至我們家照例是要祭祖的。所以會大魚大肉燒一桌。
@大水筆然然然:我們這邊要吃排場。
@才不是正太控呢哼:老家是吃補藥湯。 。到成都後居然是喝羊肉湯我就驚呆了= =因為在老家一年四季都特別多人喝羊肉湯。
@絕世好肉肉:我們這的冬至習俗,就是吃評論裡的所有食物~
@Janus_Sheung:吃狗肉的我全部舉報了。
635233163024264517
其實全國各地習俗五花八門,冬至吃的東西也不一樣。南吃湯圓北餃子只是一個籠統的說法,讓我們來漲漲姿勢吧。

北方人冬至吃什麼

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餃子餛飩這類象徵團圓的食物可謂冬至餐桌上的首選。那麼冬至吃餃子餛飩是怎麼來的呢?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
北方還有不少地方,在冬至這一天有吃狗肉和羊肉的習俗,因為冬至過後天氣進入最冷的時期,中醫認為羊肉狗肉都有壯陽補體有功效,民間至今有冬至有進補的習俗。

南方人冬至吃什麼

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說法。冬至吃湯圓,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也稱“湯糰”,冬至吃湯糰又叫“冬至團”。 “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舊時上海人最講究吃湯糰。他們在家宴上嚐新釀的甜白酒、花糕和糯米粉圓,然後用肉塊壘於盤中祭祖。在南方一些地方,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餃子和湯圓是南北方冬至餐桌上的主角,但是除了這兩個主角外,有些地方的冬至飲食習俗也很有趣。例如北方還有不少地方,在冬至這一天有吃狗肉和羊肉的習俗,因為冬至過後天氣進入最冷的時期,中醫認為羊肉狗肉都有壯陽補體有功效,民間至今有冬至有進補的習俗。
寧夏人冬至吃什麼

銀川有個習俗,冬至這一天喝粉湯、吃羊肉粉湯餃子。銀川老百姓冬至這一天給羊肉粉湯叫了個古怪的名字——“頭腦”。五更天,當家的早早地忙活起來,把松山上的紫蘑菇洗淨、熬湯,熬好後將蘑菇撈出;羊肉丁下鍋烹炒,水汽炒乾後放姜、蔥、蒜、辣椒面翻炒,入味後將切好的蘑菇加在肉丁上再炒一下,然後用醋一醃(清除野蘑菇的毒味),再放入調和麵、精鹽、醬油;肉爛以後放木耳、金針(黃花菜)略炒,將清好的蘑菇湯加入,湯滾開後放進切好的粉塊、泡好的粉條,再加入韭黃、蒜苗、香菜,這樣就做好一鍋羊肉粉湯了。這鍋湯紅有辣椒,黃有黃花菜,綠有蒜苗、香菜,白有粉塊、粉條,黑有蘑菇、木耳,紅黃綠白黑五色俱全,香氣撲鼻,讓人垂涎欲滴。
冬至,老百姓叫鬼節,粉湯餃子做好後先盛一碗供起來,還要給近鄰端上一碗。早上吃不下餃子,就買吊爐三尖餅子、茴香餅子泡著粉湯吃。羊肉粉湯黃蘿蔔餡餃子,對銀川人來說是司空見慣的飯食,外地人一吃卻贊不絕口。在外地很少見這樣香辣可口的餃子,這也算是銀川的一種特色風味小吃吧。

重慶人冬至吃什麼

重慶人有冬至吃狗肉的習俗。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贊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中醫認為,羊肉、狗肉都有壯陽補體的功效。現在的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狗肉、羊肉既滋補食品,也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蘇州人冬至吃什麼

吃餛飩憶西施。由於蘇州二千五百年前是吳國的都城,吳國始祖泰伯、仲雍是周太王后裔,曾承襲周代曆法把冬至作為一年之初,所以至今古城蘇州仍有“冬至大如年”的遺俗,而每年冬至夜的“菜單”更是考究,延續著淵遠的吳地風情,形成了與其他城市不一樣的獨特意義。
在古城蘇州的大街小巷的超市內,冬釀酒堆得像座“小山”。一年只釀造一次的冬釀酒,桂花香郁、甘甜爽口。蘇州自古有句俗話,冬至不喝冬釀酒是要凍一夜的。 “老蘇州”們回到家,桌上擺好的“圓夜飯”不僅豐盛更是有意思,無論是冷盆熱炒還是魚肉牲禽,都換了雅名成了“吉祥菜”,“元寶”(蛋餃)、“團圓”(肉圓)、“雞”(撲扑騰),“金鍊條”(粉條)、“如意菜”(黃豆芽)、“吃有餘”(魚)等,形色相似,處處滲透著姑蘇傳統節慶的喜氣和寓意。

蘇州人冬至吃餛飩

杭州人冬至吃什麼
吃年糕從清末民初直到現在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風味的年糕,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中午是油墩兒菜、冬筍、肉絲炒年糕,晚餐是雪裡蕻、肉絲、筍絲湯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長高,圖個吉利。

台灣人冬至吃什麼

在我國台灣還保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徵吉祥中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於冬至或前後約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長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稱“祭祖”。祭典之後,還會大擺宴席,招待前來祭祖的宗親們。大家開懷暢飲,相互聯絡久別生疏的感情,稱之為“食祖”。冬至節祭奠祖先,在台灣一直世代相傳,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潮汕人冬至吃什麼

吃甜丸的習俗幾乎普及整個潮汕地區。但這個習俗還包含著一個有趣的細節:人們在這一天把甜丸祭拜祖先之後,拿出一些貼在自家的門頂、屋樑、米缸等處。

為什麼要這樣做呢?相傳有兩個原因:一是甜丸既甜又圓,是表示好意義,它預示明年又獲豐收,家人又能團聚。這一天家人如能不慎碰上它,更是好兆頭,這有如少數民族的“潑水節”一樣。如果這一天碰巧有外人上門拜訪,讓外人碰上它,這些外人也會交上好運。所以,這一天人們不希望有外人上門拜訪。

一是專放給老鼠吃的。相傳五穀的種子,是老鼠從很遠很遠的地方咬來給農民種的,農民為報答老鼠的功勞,約定每年收割時,應留一小部分不收割,以便老鼠吃。後來,因為有一個貪心的人,把田裡的五穀全收割了,老鼠一氣之下便向觀音娘娘投訴,觀音娘娘聽後也覺得可憐,便賜給它一副堅硬的牙齒,叫它以後搬進人家屋內居住,以便尋食,自此,老鼠便到處為害了。成為如今“四害之一”。

然而,這個“到處貼甜丸”的習俗行不久,它不僅不衛生,而且有損美觀和十分浪費,也就自然消亡了。而這個“吃甜九”的習俗則一直流傳至今。

此外,南瓜餅、蘿蔔、紅豆糯米飯、搓丸等也是各地人冬至餐桌上的美食。

 

收藏
热点排行
热门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