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想要“融入”美国主流社会 困难之处在哪里?
2017-03-01 09:03:24
作者:程映虹
分享到微信
1、电脑浏览:打开微信,点击【发现】(Discover),【扫一扫】(Scan QR Code)下面的二维码,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2、手机浏览器:保存二维码图到本地,再打开微信的扫一扫,点击右上角【相册】,导入已保存的二维码即可。3、手机微信:长按二维码图即可识别

老实说,一个移民如果进入所在国的归化程序,又在上述任何一个类别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那么他/她的生活水平在移民的国度应该说就属于中等偏上了,对比很多本地人应该感到满足。第一代移民能做到这一步,就是做到了在异国他乡安身立命。这个标准比“融入”要清楚简单得多。

所以我赞成用“安身立命”作为衡量移民生活的普遍标准。不信的话你可以去问身边的移民们你是不是在那里安身立命了,他们的态度和答案肯定比回答你是不是在那里融入了要清楚和容易。

我不是不明白“融入”比“安身立命”听上去要高一个境界,也不是要完全否定“融入”这个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我也能猜到它的意思。我只是说,一方面,这个概念本身太含糊和泛化;另一方面,如果要从这两个字的字面意义上来较真地衡量,绝大多数第一代移民都不可能做到。

就拿在美国的生活来说,所谓“融入”可以指以下这些日常生活的场景:除了看CNN、MSNBC、FOX等等频道,你看地方台吗?除了NYT、WSJ和LA Times这些大报,每天或每周甩在你家门口的地方报纸你会像对待北京晚报或者新民晚报那样看吗?你和邻居寒暄会超过五分钟吗?你会像邀请华人朋友来开派对那样经常请不同族群的同事朋友邻居来做客吗?你去诊所医院法院等等地方,那里的话你能听懂多少看懂多少自己又能正确地流畅地表达多少?电台电视台的各种节目你都不打隔楞能津津有味地跟上吗?参加孩子的家长会你能滔滔不绝地说上几分钟话吗?

这样的问题可以无限制地开列下去。它们主要涉及的首先是语言能力。就第一代移民来说,无论是学生还是成年人,今天在异国他乡,尤其是那些言论和信息自由、尊重多元文化的国度,互联网的发达已经大大地降低了学好本地语言才能生存的要求。所以,互联网的出现实际上是在语言沟通的意义上增加了“融入”的难度,或者说是减低了“融入”的必要性。除了互联网,各地如韭菜那样一茬茬的中文报刊也起到了同样的作用。

收藏
热点排行
热门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