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利率的大环境,温哥华房地产将再掀高潮!
2016-09-09 08:52:24
来源:温房网
分享到微信
1、电脑浏览:打开微信,点击【发现】(Discover),【扫一扫】(Scan QR Code)下面的二维码,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2、手机浏览器:保存二维码图到本地,再打开微信的扫一扫,点击右上角【相册】,导入已保存的二维码即可。3、手机微信:长按二维码图即可识别
【超级生活网 sUperLIFE.ca专讯】

6ab3ec7eadd4e1d260e98fe9637a179d_w.jpg

加拿大央行在议息会中表示,考虑到加拿大经济表现令人失望,仍然疲弱乏力,央行将继续把基准利率设置在0.5%。

2015年央行就曾两次减息以刺激加拿大经济,自2015年7月以来,央行就一直把基准利率定在0.5%,至今已有一年多。

23_104F1956.jpg

很多经济分析师认为加拿大央行在下次会议上再度降息的概率约为30%。利率还会继续降低,他们或许是对的,但无论如何,低利率为现在就想从中受益的人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低利率助长房地产市场投机

看看加拿大历史上的低利率:2009年4月,加拿大央行将隔夜利率降到0.25%,宣布加拿大正式进入低利率时代。

23_104F1956.jpg

央行起初的动机是降低流动资金成本,舒缓商业银行流动性压力,结果却造成了借贷成本降低,贷款买房比租房实际支出小,从而引发了加拿大房地产市场触底反弹。2009年6月以来,加拿大房价便开始一路上涨,助长了房地产投机,从那时起就变得一发而不可收拾。

低利率影响“海外买家税”

相比今日,如果加拿大央行依旧保持低利率甚至再度降息将进一步助燃加拿大原已火热的房地产市场,汇丰银行(HSBC)的首席经济学家 David Watt 就指出,“我们认为当前经济正丧失上行动能,进一步降息有可能会影响地方财政政策的效果。”

David Watt 口中指出的“地方财政政策”正是目前BC省的“海外买家交易税”。

在低利率时代,海外买家交易税会不会赶走海外投资客?会不会影响地产交易?甚至出现房价下跌呢?

这是目前所有的观望者最想知道的一个问题,越是关心房地产,越是想买房,越是希望房价下降,所以很多人处在一种对盼望房价下跌比较痴迷的状态,少数人甚至怀疑权威机构的统计数字,日思夜想希望房价跌一半,自己能够再回到可以买得起房的状况。

而业内人士的答案是,很难!官方政策很难影响到房地产市场,真正能给大温地区房地产市场带来冲击的是 — 利率。

利率为房地产市场的主要推动力

在加拿大的房地产市场中,无论是买房自住,或者投资置业,大多会申请房屋贷款,而借贷需要支付利息,利率愈高,贷款的成本也会随之增加,可以借贷的总金额也会降低,愿意去贷款的人就会减少,获得贷款的人数也会减少,结果是买房的需求减少。

利率上升影响所有想买房而需要房贷的人,包括本地买家和海外投资者。

对于本地居民,如果因为不能负担房贷还款,只有选择继续租赁房屋而放弃置业。

对于海外买家,当加拿大央行利率上升,无风险的存款利率也会上升,如果租金回报率不及储蓄存款的回报,加上要承受房价下跌的风险,海外房产投资就会变得不再具有吸引力。

数据显示:在收入、房价、首付比例等条件相同时,房贷利率每升高1%,房贷额度会降低8%,所以房贷利率如果有微小的上升,就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明显的压力。

5年固定利率1.99%,打动潜在购房者

近日,房屋贷款公司 intelli Mortgate 提供的5年期固定房屋贷款利率1.99%,这个数字已经打破了固定利率2%的心理底线。

这个5年期的固定利率比目前市场中大部分的浮动利率都还要低。Mortgage Professionals Canada 表示,目前有近50%的加拿大借贷者选择的是5年期固定利率,intelli Mortgate 的数字会让许多潜在的购房者下定决心,加入到购房大军中来。

房地产经纪公司 Royal LePage 也公布了下半年加拿大的房地产市场报告:海外和加拿大的经纪因素使得美联储和加拿大央行都无法按照预定的计划和节奏上调利息率,而维持连续多年的历史超低利率将使得加拿大的房地产市场继续火热。

“2016年,加拿大整体平均房价预计会上升12%,驱动加拿大房地产市场持续火热上涨的主要原因是超低利率。”

谁都不敢保证加拿大现在是不是位于真正的长期利率的底部区域,但可以肯定的是加拿大要经历一个低利率的新常态,再加上货币贬值,加拿大目前的长期低利率可能为财富的增长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如果投资者独具慧眼,无论是投资动产、不动产,都将收获意外的财富。

加拿大央行下一次宣布利率的日期为10月19日。如果利率上涨,将影响能源出口给加拿大带来的经济效益…;如果持续保持低利率甚至再度降息,将进一步助燃大温地区和多伦多地区的房地产市场,也会产生潜在的金融风险…

这个问题还是留给央行的决策者们去头疼吧。

 

收藏
热点排行
热门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