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大温惊心动魄 地震拉紧华人神经 你有准备吗
2016-01-25 09:16:51
来源:加西周末
分享到微信
1、电脑浏览:打开微信,点击【发现】(Discover),【扫一扫】(Scan QR Code)下面的二维码,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2、手机浏览器:保存二维码图到本地,再打开微信的扫一扫,点击右上角【相册】,导入已保存的二维码即可。3、手机微信:长按二维码图即可识别

【超级生活网 sUperLIFE.ca专讯】12月29日星期二深夜,大温地区各城市“为之一震”。据美国地质服务处(USGS)报告,23点39分28秒,维多利亚东北偏北方向发生了里氏4.9级地震,加拿大自然资源部随后公布的地震震级为4.3级。

Snap017.jpg

自温哥华市中心至列治文、本拿比直到高贵林、素里等,大温各个城市居民都有强烈震感,虽然地震时间不到30秒,但很多市民都心有余悸,加上一些“危言耸听”的消息,很多人害怕大地震来袭。那么,大温地区出现大地震的几率到底是多少?最容易出现危险的仅是列治文地区吗?

而最关键的是,当灾难来临,你是否已有所准备?

突如其来一震

整个大温惊心动魄

这是很多人生平第一次经历震感如此强烈的地震,虽说震动时间只有20秒左右,但仍让温哥华人心有余悸,不少市民从睡梦中惊醒,纷纷在寒冷的冬夜跑出门外,很多人因为害怕彻夜未眠,微信朋友圈更是被刷爆。

列治文的陈先生向《加西周末》记者讲述了他的经历。“我当时正在二楼房间的床上看书,大概是23点39分左右,床突然发生了晃动,我瞬时为之一惊,因为床的位置是靠着墙面的,不可能固定不稳,”陈先生仍带有几分惊恐的说道,“几秒钟过后,床又开始继续晃动,就好像有人故意在推床一样,我马上从床上跳起,一个确实感受到的却又不愿承认的念头在我脑中闪过:‘地震了’。”因为身处地势较低的列治文地区,陈先生想到是不是只有这里的居民才感受到了震动,马上打开朋友圈,发现满屏都是“被摇醒了”、“温哥华地震了”、“要抱着护照睡觉了”,其中还有住在本拿比和温哥华的朋友,这才知道原来其他地区的人也都有强烈的震感。

大温市民感觉

“这种小地震以前在台湾也经历过,所以感觉还好。”

——温哥华居民梁瑾慧

“我还以为是我室友回来,把车撞到了房子上。”

——温哥华居民冰冰

“感到很强震荡,在墙上发现裂缝。”

——列治文市西区居民

“听到家具在响,以为家里进了小偷。”

——本拿比居民Jacky

“地震了,我还以为是暴雪特效,简直是4D魔兽世界。”

——列治文居民张峰当时正在打游戏

“东西都没有怎么移动,但是身子感受到了震频,持续时间应该有半分钟。”

——住在列治文高层公寓的Kamen

“柜子门咚咚咚地在响,放在柜子上的电视好像要掉下来了。”

——列治文居民Emma Lau

“就像床被别人推了一下。”

——维多利亚居民Taya

和陈先生一样,很多华人都是通过微信、微博等了解到地震后大家反映的,这些在华人圈子中流行的社交媒体也成为华人获得地震消息的主要渠道。相比之下,本地西人则主要是通过电视、推特及脸书等媒体获得消息。《加西周末》微信公众号在第一时间发布了此次地震的消息,点击量迅速破万,截至发稿点击量已破 2.6万。《加西周末》读者tongtong给公众号发来的消息询问是否会有余震,更有未雨绸缪的人询问温哥华是否会发生大地震。

华人应急信奉“等等看”

缺乏系统训练埋隐患

地震发生以后,很多华人的第一反应不是跑到房子外面,而是和亲朋好友打电话或在微博微信上发状态。本拿比的张小姐告诉记者,“我当时和朋友在家里打牌,我们当时都吃了一惊,马上打开电视和上论坛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一个朋友让大家别慌,等等看。”

确实,“等等看”是华人在面对一些危险或灾难时普遍持有的心态,要看别人怎么做再决定自己怎么做,面对突发事件需要这种沉着冷静的态度,但这种态度也有可能造成致命的伤害,有可能在等待的下一秒你就根本没有时间逃脱。

相比之下,西人的安全意识要更强。张小姐告诉记者,大概地震过后10分钟,她和朋友走到外面,发现外面的人不多,其中一对西人夫妇和张小姐聊天表示,他们感觉到地震后马上拿了应急包跑了出来。

Sophie Wang之前住过的公寓燃气房有一段时间有问题,导致报警器会无故响起,有时是在晚上12点,有时是在早上5点,非常影响居民的休息,开始的时候 Sophie还比较警觉,只要报警器一响就马上冲下楼,后来这种情况持续了3、4次,她就根本不在乎了,该做什么做什么,因为她知道这只是故障并不是真的出现了危险。但这不禁让人想起了“狼来了”的故事,越是放松警惕越是危险。生活中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应急处理措施,比如急救、公共场合安全出口、飞机紧急情况应对等,但很多人都抱着侥幸心理,认为自己不会是那个1%,可一旦小概率事件出现,是否了解应对措施以及是否有应变能力就会直接影响生命安危。

《加西周末》的读者方舟自2012年加拿大西海岸的夏洛特皇后群岛发生7.7级地震后,便一直关注各类急救知识,她对记者表示:“也许是我天生比较敏感吧,我只要看到新闻里有灾难发生,就会想象如果遇到类似情况我该如何反应。”她参考《加西周末》2012年的文章《大地震离温哥华有多远》准备了72 小时的急救包,并按照指示每年更换饮用水和食品,但方舟表示她身边的华人朋友每次看到她家门旁的大背包,都会说她太焦虑了。方舟表示,这次(12月29 日)的地震让很多人意识到灾难并不遥远,但是很多人都是害怕一阵就忘了。地震后她给朋友转发了应急包清单,但竟收到“谢谢你,但是我感觉我应该不会准备” 的回复,方舟看到回复后真是哭笑不得。

西方社会似乎更注重从小培养人的应急和应变能力。本地的学校从学生小学开始就会进行安全教育,新移民成人教育里也会有逃生路线介绍这一项。很多老师为学生推荐的第一本书就是《怀斯曼生存手册》,书中描述了突发事件发生时可能面临的各种危险,同时也揭示了相应的生存机会,提供给人们简易又详尽的求生方法与技巧。列治文的胡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女儿小学3年级开始在加拿大上学,每个月学校都会进行一次地震演练,地震警报响起后,所有学生都要躲到书桌下面,自己数60秒没有动静后,再起身排队走出教室。她带女儿上游泳课时,除了游泳技巧,教练也会重点给大家讲解自救和救人的方法。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类有五种需求,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超越。生理需求和安全需要是最基本的,也是我们最应重视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让人们开始不断的追求精神满足,却渐渐忽落了最基本的生的需求。我们平日在微信上晒成就、晒幸福,在危险来临时,晒害怕却是无济于事的。

大温大地震几率为10%

不实消息以讹传讹

12月29日地震后关于温哥华会不会发生大地震的讨论此起彼伏,自2010年便有媒体发文声称西岸发生9级大地震的几率高达80%,引发市民恐慌。经《加西周末》调查,媒体文章中所指的在未来50年有80%几率发生大地震的“西岸”并非特指加拿大西岸,而是指整个北美洲的西北海岸。

Recent research from Oregon State University professor Chris Goldfinger puts the chances of a magnitude-eightearthquake in Cascadia at one in three over the next 50 years.

通过查证,文章引用的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教授戈德芬格(Chris Goldfinger)的调查,记者发现戈德芬格确实发表过“在未来50年里,卡斯卡迪亚断层将发生一场超级地震”的言论,只不过该教授发表的大地震几率是三分之一而不是80%;地震级数并非9.0级,而是8.0级。记者对比指一下英文原文后,猜测译者错误地将8.0级地震理解为80%可能性。

据地震专家预测,温哥华所在的低陆平原地区在未来50年内遭遇“大型逆冲区地震”的可能性是10%。

什么是“大型逆冲区地震”呢?要了解这一点,首先要知道地球表面由诸多板块构成,板块之间互相积压聚合、分离或滑移摩擦时,就会引发地震。板块承受的压力越大,断裂或移动时释放的能量越大,引发的地震也就越强烈。“大型逆冲区”地震是世界上级别最大的地震。所谓逆冲,就是地球表面的一个板块俯冲到另一个板块下方。由于两个板块迭加在一起,慢慢聚集的压力终有一天会导致板块断裂,引发强烈的大地震。而温哥华正是位于这样的一个板块迭层附近。

加拿大地质调查局(GsC)是负责研究和记录本国地震的自然资源机构。该机构统计资料显示,加拿大西部,尤其是BC省是加拿大最著名的地震活动带。加拿大西海岸是世界上少有的4大板块会合和相互作用的几个地区之一,总共有3种不同类型的板块运动,从而容易产生强烈的地震活动。有充分证据表明,温哥华岛附近的胡安。德富卡板块俯冲断层和北美板块目前正相互挤压,在地壳中产生应变。正是这种地壳的挤压作用导致BC省西南部每年发生300次左右的小地震,而温哥华岛附近甚至发生过里氏8级以上的地震。

胡安·德富卡板块(Juan de Fuca Plate)是在温哥华所处的北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一个小小的板块,这个板块是曾经非常巨大,现在已几乎俯冲在北美洲板块下的法拉龙板块的一部分。而现在胡安·德富卡板块依旧在外力作用下,不断慢慢俯冲进入北美板块下方,巨大的压力渐渐在这一地区形成,蓄势待发。胡安·德富卡板块和北美洲板块的俯冲挤压处,每隔500至600年会发生一次超级大地震,而历史上有记载的上一次大地震发生于1700年间,里氏约8.7至9.2级,引发的海啸甚至袭击了日本沿岸地区。如今,胡安·德富卡板块已经进入了再次爆发超级大地震的周期。

大地震之所以会对大温地区造成严重打击,不仅仅在于地表晃动导致的路面和桥面断裂、楼房坍塌,还由于大温许多地区的土壤为沙质,一旦发生强烈的地震,土壤结构受到压力、地下水位上升,会在地表出现涌水和类似流沙的液化现象。而发生液化现象的地区,建筑物地基难以站稳,很容易发生大面积的坍塌。

大温地区多沙质土壤

巨大隐患并不限于列治文

地震过后,网上出现了很多关于地震危险程度和防范措施的新闻,列治文再一次被描述成了危险的前线,“列治文房价要大跌”的言论在华人圈沸腾。此前,很多文章在提到大温地震时也都会提到列治文,比如有报道称列治文医院被评为地震高危建筑、列治文小学地震危险大、地震是列治文最大灾害等。

地震发生后,一张名为卑诗地震风险区域的图片广为流传,图片中用各个地区的邮政编码划分了风险程度,在危险系数最高的“极度高风险”和“很高风险”的17个区域中,只有8个在列治文地区,而其他的高风险地区则分布在维多利亚、三角洲等地。

《加西周末》微信公众号在地震第二天发表文章向大家客观的介绍地震风险和可能,本地学者Jimmy Yan评论道,“从这篇文章看得出作者对列治文市有感情的,就在大家对列治文落井下石的时候,《加西周末》把土地液化科学扩展(generalized)到了整个大温地区。

确实,包括温哥华国际机场、列治文、安纳希斯岛、拉德纳和措瓦森东部在内的地区,都是地震后地表液化的高危地区。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菲沙河谷乃至低陆平原地区,有将近一半地区的海拔在海平面15米以下,其实危险还潜伏在许多人们不曾意识到的地区。例如,南素里的Mud海湾沿岸地区,包括 Newton南部、Cloverdale西南部和白石镇北部,都属于危险区。菲沙河沿岸的新西敏市、素里市西北角、高贵林、高贵林港及匹特草原地区,地震发生时都很有可能发生地表液化,成为重灾区。

温哥华和本拿比也不能幸免于难。福溪(False Creek)两岸直到Clark Dr,包括Millennium天车线路的VCC终点站在内,都属于地表液化高危区。本拿比湖及其潜藏在地下的水体,对东至本拿比山下,西至 Hastings公园一段狭长区域造成潜在的威胁。最令人担忧的是,1号公路在跨过菲沙河,进入高贵林市区后,沿途几乎全部建在震后地表液化高危区域中。北温地区则会在大地震中出现泥石流,地处低洼、河流旁的建筑物会严重受损。

加拿大木结构房子抗震力优越

地震险理赔范围差异大

新移民Laura Fung在地震后向记者表示担忧:“我发现加拿大的房子都是木头做的,刚开始挖地基的时候,还能看到十几个人操作着各种机械忙作一团,但等到地基打完、木框竖起之后,一栋偌大的房子仅靠2、3名工人便搭建起来,整个过程就像搭积木一样。如果有人在楼上走路,我在楼下能听到楼板发出‘咚咚’的声音。如果发生地震,加拿大木结构的房子能抵挡得住吗?房子会不会在地震中也像积木一样散架呢?”

目前加拿大BC省98%以上的建筑都是木制结构,实际上加拿大广泛采用的现代轻型木结构建筑不但够结实,甚至比砖瓦房更能抗震。加拿大木框架房屋在世界各地发生的地震中均有良好的表现。加拿大国家林产业技术研究院(Forintek Canada Corporation)对过去40余年、世界上近50万栋经受过地震的木结构建筑进行了调查。数据显示:木框架结构房屋可以抵御强烈的震动,在地震时造成的人员伤亡及结构破坏也较低。在调查的7次强烈地震中,总共只有34人因平台框架建筑损坏而丧生。以世界范围内的几次大震中轻型木结构的实际表现来看,轻型木结构的抗震性能是稳定和经得起考验的。如2010年9月发生在新西兰南岛的大地震创造了“零死亡”的奇迹,20世纪以来的历次大震中,轻型木结构的抗震性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证明。

地震的威力主要是水平作用力伴随着竖向作用力。看似坚固的砖混结构房屋无法承受地震的水平作用力。这些以方砖、水泥构成的砌体结构房子会如同玻璃落地一样瞬间碎裂、倒塌。往往自重越大的房子,承受的水平作用力也越大,被摧毁的程度则更大。而典型的木制结构房屋有无数的小连接点,为地震力提供了附加的转力路径。地震发生时,一旦某连接点超载,其超载部分可由相邻的连接点分担,因而使结构体系有很好的柔性,所以能够在地震中吸收和耗散能量。而且木材一般比其他类型的结构重量轻,重量轻在地震中是非常大的优势。

此次地震拉紧了很多人的神经,很多市民都开始购买地震保险、准备应急包。加拿大保险局的副总裁奥尔森(Lindsay Olson)表示,每次地震过后,查询购买地震险的人总会多很多。

加拿大住宅保险理赔包括由火灾、雷电、暴风雨和失窃等因素造成的损失,但普通的房屋保险并不包括地震保险。地震险包括建筑本身和屋内财产,不同保险公司根据不同区域的地震风险,保费差异也非常大,可能是基本保费的5%至50%不等。保险公司会根据加拿大地质研究和个别房屋的特点来确定保费。如果你住的是独立屋,你可以购买理赔建筑的地震险,或者理赔包括建筑外观和屋内财物的保险。如果你住的是公寓,要事先查看一下公寓住户准则,住户可能还要支付一部分的公寓地震维护费用。如果你是租房居住,只要购买赔偿屋内财物的地震险就可以了。列治文市和新西敏市的地震损害风险较高,因此这些城市的地震险相应也比较贵。列治文有保险经纪表示,一间价值100万的独立屋保险费可能从500元到2500元不等。

不同保险公司对于地震险的增减要求也不同,有的规定可以随时增加或减少,有的则规定增加地震险后72小时内发生地震不予理赔,有的公司规定发生三级地震后就暂停受理地震险,有的公司设定的暂停受理界限为五级。

但要注意的是,地震险并不包括海啸造成的损失。如果需要洪灾保险,还要另外咨询购买。提供洪灾险的保险公司较少,但是火灾则在普通的住宅保险范围内,也就说,无论你有没有买地震险,遇到有人蓄意纵火或是地震引起的火灾,保险公司都会理赔。

卑诗政府2002年做过的调查显示,住在卑诗地震高危区的人,65%都购买了地震险。保险界内人士Jason Vander Zalm表示,有些不买地震险的人会误以为政府会帮居民承担风险,但因为这些都可以投保,所以政府其实不会介入。

最大程度降低风险

大温地震应急指南不可不知

地震发生后,很多人都惊慌失措,不知道一旦发生危险该怎么办,该带着什么东西。

列治文的马小姐告诉《加西周末》记者,她自己居住在高层公寓中,地震发生时家里的很多东西都晃动,她害怕急了,马上打电话给住在附近的朋友,两个人讨论的结果是赶紧把护照拿好,其他的都无所谓,也有网友在网上说自己手抓着钱包在门口坐着。虽然护照、钱包是必需品,但是一旦发生危险需要携带的物品绝不仅仅是这些,而是早就准备好的72小时应急包。应急包只是地震前最基本的准备措施,你还应该事先做好逃生计划、安全摆放家具位置、了解地震中应该躲避的位置以及地震后该做些什么。

地震前

在地震前你应准备应急包,与保险代理人咨询地震保险的问题,与家人制订一个逃生计划,并随身保留一些其他亲友的联系方式和地址,以确保在灾难中走散或失去家园时有一个投靠之处。家人也应学会关闭天然气阀门、电闸和水闸。

与家人制订逃生计划

家人应提前讨论如果灾难发生后如何联系,每人应随身保留一些其他亲友的联系方式和地址。

如果父母和孩子在不同的房间居住,父母应提前教给孩子如何在发生地震时躲避,确保孩子了解到哪里是安全区。

应急包

应急包应该包含全家人72小时的必需品、应对突发情况的工具以及可以消磨时间的物品等。应急包是应对各种灾难的工具集合,如地震、海啸、泥石流、台风等自然灾害,包内应装有用于维持生命的食品、水、急救用品、手电筒、医疗用品、收音机、联系人清单、儿童物品、现金及简单的生活和自救互救必须品。应急包应放在靠近门口的位置,以便危险发生后可及时拿走。

地震中

地震发生时要记住三个黄金原则,Drop、Cover、Hold on,简单来说就是趴下、掩护并扶好。躲在安全的地方,直到震动停止。小心余震。保持冷静,尽可能帮助他人。

在独立屋家中怎么办?

BC的独立屋基本上都是木质结构,虽然木质结构抗震能力较好,但还是存在一定风险,尤其是门口的区域。老旧的独立屋在门框附近没有大梁设计,而新建的独立屋在地震时门框容易发生挤压变形。

应在地震最初10秒的黄金时间内快速找到可以躲避的地方,可躲在结实的桌子或家具下,保护头部和脸部。避免靠近门和窗户。躲避好后,尽量压低身体趴在地上,闭口,用鼻子呼吸,保护要害,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以隔挡呛人的灰尘。然后,在地震过后快速离开房子。

如果在院子里,远离建筑物和电线,不要在地震时慌乱往户外跑。因为木质结构的房子很容易被内置电路所引燃,所以住独立屋的人一定要注意次生灾害火灾的发生。并且,在逃生之后,千万不要冒然的回家拿取物品,一定要在确定已经安全的时候再返回家中。

在公寓家中怎么办?

北美近10年来建成的公寓都是钢筋混凝土所制,有相当的抗震能力,一般不会在地震中毁灭性倒塌。对于住在高层的人来说,地震袭来时,最佳选择是迅速在屋内藏身,不要在地震时向外逃跑,高层建筑的户外人行道非常危险。

可以躲在面积较小且有支撑物的房间,或者承重墙的墙角。如果实在来不及,也可躲在坚固的桌下或床下。压低重心,保护好自己,等地震过后,迅速通过楼梯跑到室外。

在地震时一定不要慌忙跑到室外,许多起地震实例表明,在地震发生的短暂瞬间,人们在进入或离开建筑物时,被砸死砸伤的概率最大。而且不要钻进柜子或箱子里,因为人一旦钻进去后便立刻丧失机动性,视野受阻,四肢被缚,不仅会错过逃生机会也不利于被救。躺卧的姿势也不好,人体的平面面积加大,被击中的概率要比站立大5倍。

北美一般采用开放式厨房,开放式厨房容易发生次生灾难,人还容易被炉灶等厨具的玻璃扎伤,地震时要尽量远离。

不要搭乘电梯。如果地震时在电梯中,按亮每层楼的灯,一有机会就能脱身。

在街上行走时怎么办?

地震发生时,高层建筑物的玻璃碎片和大楼外侧混凝土碎块以及广告招牌,都可能掉下伤人,因此在街上走时,最好将身边的皮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无物品时也可用手护在头上,尽可能作好自我防御的准备,远离窗户、天窗、商店陈列柜等。如果在拥挤的公共场所,就近寻找蔽体,当心不要被人群踩踏,应该迅速离开电线杆和围墙,跑向比较开阔的地区躲避。

在街上开车怎么办?

如果在车辆中,司机应迅速将车停靠在路边,远离桥梁、公路桥和建筑物。乘客应用手牢牢抓住扶手、柱子或座席等,躲在车中。

在商店购物怎么办?

在商店购物遇到地震时,由于人员慌乱,商品下落,可能使避难通道阻塞。

此时,应躲在近处的大柱子和大商品旁边(避开商品陈列橱),或朝着没有障碍的通道躲避,然后屈身蹲下,等待地震平息。

地震后

检查房屋的受损情况和潜在危险,检查自己和家人的受伤情况。检查所有的阀门(天然气、水、电等),但如果没有受损和泄漏,就无需关闭。不要点火柴或开灯,除非能够确定没有任何易燃气体和液体的泄漏。如果要撤离所在地,记得带上自己的应急包。

大家应尽量穿厚底鞋。如果急需救援,在窗户上放置HELP的标志。如果怀疑周围有水管破裂,则不要冲厕所马桶。

用收音机,关注灾情、警报及救援工作的进展。除非情况紧急,否则尽量不要使用电话。远离倒下的电线至少10米。远离海岸和河岸。

收藏
热点排行
热门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