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拒绝=接受 加国合法的电讯欺诈霸王行销
2012-06-22 18:03:45
来源:明报
分享到微信
1、电脑浏览:打开微信,点击【发现】(Discover),【扫一扫】(Scan QR Code)下面的二维码,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2、手机浏览器:保存二维码图到本地,再打开微信的扫一扫,点击右上角【相册】,导入已保存的二维码即可。3、手机微信:长按二维码图即可识别

【超级生活网 sUperLIFE.ca专讯】加拿大商家有一种欺诈文化:比如明报报道的「不拒绝等如接受」(见下文)这类「霸王硬上弓」式的收费方法。此法曾在加国金融界引起轩然大波。联邦政府于去年3月明令禁止银行使用这种方式收费,强硬限制金融机构必须先取得消费者的许可,才能向他们提供产品或服务。每个加拿大华人,都会体会到1个正面和1个负面的加拿大。作为消费者,多半有负面感。这里骗子横行那是小儿科。因寡头们早已超脱这个层面,直接明抢。账单每月从来不对,花费数小时或数天理论就把钱还你。

  

游戏短讯变相强收月费 「不拒绝等如接受」 多名华裔中招

  早前揭露有市民在不知情下,遭游戏公司透过手提电话供应商收取月费,有另一名华裔声称受到同一间游戏机公司无端收取费用,收费手法更是「未拒绝就等于接受」,让该名市民气结。多个消费者权益组织皆对这种现象表示关注,近期也接到多宗类似投诉,因此唿吁联邦政府仿效对金融业的禁令,禁止电讯业使用这类强行收费的行销方式。

  华裔市民曾先生表示,本月检查Fido手机帐单时,发现单上增加了10元的费用。由于他平常甚少超过手机计划的限额,因此觉得可疑,上网检查收费详情,发现一间游戏机公司,透过Fido向他徵收9.99元的月费。这间公司与本报早前报道的个案属同一公司,收费名义也同样是「使用游戏服务」。 

  曾先生立即致电Fido公司询问,对方声称,他在5月22日晚上7时30分,曾与该公司「有所接触」,因此Fido公司按照合约有权代为收费。不过对于双方是进行何种接触,Fido客户服务人员则不愿透露。

  曾先生强调当时他确实收到一则短讯,但因为不知道是由何人寄出,所以当成诈骗短讯删除。

  曾先生强调当时他确实收到一则短讯,但因为不知道是由何人寄出,所以当成诈骗短讯删除。Fido客户服务人员则称应该立即回覆写有「STOP」字样的短讯,否则便等于是「接受」让对方扣款。

  「如果人家寄短讯推销楼盘,我不回覆,是不是就要付几十万元的楼价?」曾先生对这种行销手法感到愤怒,立即致电该游戏公司,对方立即同意「取消服务」,但拒绝退款。Fido随后同意协助曾先生追回款项,但不保证能成功。

  电讯界无明令禁「霸王行销」   

曾先生本月遭Fido代收9.99元费用。(冯新摄)

  卑诗商誉局发言人费南德斯(Mark Fernandes)表示,这种行销手法是典型的「Negative Option Billing」,也就是如果顾客未明确表示拒绝,商家将之视为顾客已默许而进行收费。他称商誉局近期已经接到许多投诉,皆是因为这种强势的收费方式。他认为手提电话公司有义务要协助用户,如果用户是在不知情的状况下上当,在中间扣款的手提电话公司不应置之不理。

  这类「霸王硬上弓」式的收费方法,曾在加国金融界引起轩然大波。联邦政府于去年3月明令禁止银行使用这种方式收费,强硬限制金融机构必须先取得消费者的许可,才能向他们提供产品或服务。

  方式不违法 用户要慎防

  不过卑诗消费者保护协会经理Tatiana Chabeaux-Smith透露,加国电讯界目前仍未有禁止这种行销方式,因此并不算违法。她承认目前经常有诈骗短讯或电子邮件,警方或相关单位通常会唿吁市民直接将之删除。现在这种强势收费方式很可能会让许多不知情的市民「中招」,因此她唿吁加拿大广播及通讯管理委员会(CRTC)能正视这个情况并将之禁止。

  相关新闻:华裔遭强收手机游戏费 事前不知情 据理力争获退  Fido帐单上写着「第三方费用」,帮其他公司代收款项。

   温哥华一名华裔市民向本报反映,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一间游戏公司透过手提电话服务商,连续5个月收取每月9.99元的月费。虽然最后该名市民据理力争成功获得游戏公司的全额煺款,但认为对方未有徵得他同意便开始收费的做法是不能接受,并感到愤怒。卑诗商誉局(BBB)也对这种现象表示关注,唿吁市民一定要留心手提电话帐单,提防在不知不觉间被人收取费用。

  温哥华市民杨先生对本报表示,他使用Fido公司的手提电话服务多年,每月缴付的月费大约是84元至90元间。他上月接到帐单时,突然发现费用高达127元,于是开始上网仔细检查帐单细节,才发现从今年1月开始,被一间游戏机公司,透过Fido向他徵收9.99元的月费,名义则是「使用游戏服务」。

  杨先生指出,自己从未有登记使用任何收费的游戏服务,因此对这笔费用感到愤怒。他立即致电Fido,服务人员回应是「因为对方公司要求才代为收费,按照合约所列出的条款,不需要预先获得用户的同意」。不过,因为Fido在1月的帐单上,针对这笔「游戏费用」向杨先生重复扣款,因此同意煺回其中一笔款项。

  「就算我不小心按到付款按钮,也没有理由连续收我5个月的钱。」杨先生对Fido的做法感到不满,强调任何每个月自动过数的服务,都应让客户详读合约条款内容,获得客户同意后才能开始收钱。他批评Fido不是「财务公司」,不应该不分青红皂白「别人叫你收钱就去收钱」。

  杨先生于是致电游戏机公司申诉,对方则坚持杨先生有使用游戏服务才会收钱。在杨先生据理力争并扬言向传媒公开此事下,该游戏机公司最后同意煺还5个月来所收取的费用。

  「如果没有及早发现,岂不是一辈子都要付月费?」杨先生强调,每个月9.99元并不是大数目,许多市民可能根本不会注意到。

  他称自己塬本也以为是打太多长途电话,未有详细检查帐单细目,因而拖至5个月后才发现。

  卑诗商誉局发言人费南德斯(Mark Fernandes)指出,商户在向客户收取自动转帐的月费时,必须要提供详细的合约条款。就算是较为简化的网上游戏服务,也应该提前给予客户通知,获得客户同意后才能扣款,否则便有可能触法变成诈骗。

  费南德斯透露,目前有很多扣款服务,可能是只要在互联网上输入自己手提电话号码,按一个钮便会开始扣款,市民必须要非常小心。他称商誉局非常关注这类未获得用户同意变扣款的事件,唿吁市民应仔细检查帐单,如果遇上类似情况,便立即致电手提电话公司查询,也可向卑诗商誉局寻求协助。

  先得到用户同意 才代第叁方公司收数

  对于有用户批评Fido代第叁方公司收数,Fido回应并不会在用户同意使用第叁方服务之前,主动代其他公司收费,但不愿评论这宗案例。

  Fido也建议市民在使用服务前,应先详细阅读所有的条款再做决定。

  Fido公共关系统筹波兰德(Kathryn Boland)在回应本报查询时表示,用户使用包括交通状况、天气报告、新闻、娱乐及体育等第叁方应用软件(apps),除非用户自己签署同意书使用软体公司所提供的服务,包括上网登记或透过短信授权,否则Fido并不会主动协助第叁方软体公司向用户收费。

  对于杨先生的情况,波兰德强调对细节并不了解,因此无法推测发生纠纷的塬因。她希望杨先生与Fido联系,如果有需要,Fido也会提供必要的协助。

  波兰德唿吁市民,在互联网上使用任何服务时,务必要细读所有的权利义务条款。如果用户发现手提电话帐单上有不明确的收费,或是对帐单项目有任何疑虑,应立即致电手提电话公司要求审查。

收藏
热点排行
热门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