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中的“红色公子”陈复:遭绑架后未经审判被杀(图)
2012-06-02 09:57:30
来源:南方都市报
分享到微信
1、电脑浏览:打开微信,点击【发现】(Discover),【扫一扫】(Scan QR Code)下面的二维码,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2、手机浏览器:保存二维码图到本地,再打开微信的扫一扫,点击右上角【相册】,导入已保存的二维码即可。3、手机微信:长按二维码图即可识别
【超级生活网 sUperLIFE.ca专讯】

国民党中的“红色公子”陈复:遭绑架后未经审判被杀(图)

国民党“四公子”之一的陈复(资料图)。

国民党“四公子”

民国大诗人柳亚子先生曾有一首《四公子歌》,是题写国民党“四公子”的。

所谓“四公子”,历史上每一朝代似乎都有这个记录,最早的是指有名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四公子”:齐孟尝君田文、楚春申君黄歇、赵平原君赵胜和魏信陵君无忌。

所谓“公子”,一般来说,能得此称,不是指其“花花公子”的属性,而是特指其“翩翩公子”的一面,这除了指其行为风度的异样,在精神层面则是指其适逢时代变迁之际的弄潮儿姿态。

中国近代开端之际,因中西文化的冲撞和时代的新旧过渡,时人多有指点江山和整顿乾坤之慨。自辛亥革命以后,则更是天崩地解、时移世异,其时的“四公子”者,应了“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历史规律,虽已再无雄姿英发的意气,但尚存得一丝文采风流的余韵,也就颇得时人的赞赏。他们不是“八旗子弟”的纨裤之侪,也不似“新贵族”的衙内和太子党那样张扬和跋扈,谓其“公子”,实在是一种艳称。

历史降至晚近,有“晚清四公子”之谓,是说清末政界和文坛翘楚的吴保初(清季淮军将领、广东水师提督吴长庆之子)、谭嗣同(清季户部郎中、甘肃道台、湖北巡抚谭继洵之子)、陈三立(晚清维新派名臣、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丁惠康(晚清福建巡抚丁日昌之子)四位公子。

到了民国,则有“民初四公子”、“民国四公子”之说等等。前者是指张作霖之子张学良、卢永祥之子卢小嘉、张謇之子张孝若、袁世凯之子袁克文(号寒云);后者则是指孙中山之子孙科、张作霖之子张学良、段棋瑞之子段宏业、浙江督军卢水祥之子卢筱嘉(又有末代皇帝溥仪的族兄溥侗、袁世凯的次子袁克文、河南都督张镇芳之子张伯驹、奉系军阀张作霖之子张学良之说)。这中间也涉及到了国民党元首的诸“公子”们,如孙中山的公子孙科等。

此外的“民国四公子”之说,也有是指段祺瑞之子段宏纲、张镇芳之子张伯驹、蒋介石之子蒋经国、廖仲恺之子廖承志,这其实是混称,不过也就被人习惯用于称谓了,甚至到了后来国民党的台湾时代,也有“四公子”之谓,那是指沈君山(台湾“清华大学”校长、著名天文学家)、连战(国民党前主席、现荣誉主席)、钱复(曾任台湾国民党“监察院长”、“驻美代表”、“外交部长”等)、陈履安(曾任台湾“教育部”次长、“国科会主委”、“经济部长”、“国防部长”、“监察院长”等,笃信佛教)。

所谓国民党的“四公子”,在柳亚子的诗中,准确地说,应该是指国民党的四位“红色公子”,也就是特定的大革命时期和后来国共分裂之后的几位“左派”公子。他们是:蒋介石的长子蒋经国、廖仲恺的公子廖承志、邵力子的公子邵志刚,以及陈树人的公子陈复。

蒋、廖、陈、邵这几位“四公子”,在柳亚子先生作诗时,其实已经有了很大的分化。换言之,曾经以“红色领袖”后代身份赴苏联留学的蒋经国、邵志刚、陈复,以及国民党左派领袖和烈士廖仲恺公子的廖承志,他们已经分为两个阵营。

从苏联回来的蒋经国历经劫波,已经步入了消失了青春激情的中年岁月,他的政治理想和抱负随之天翻地覆,也许是西伯利亚的霜雪和多年的磨难让他由“看山不是山”升至了“见山是山”的人生阶段,他重新回到了他父亲的怀抱,从此走上了一条父子同志的道路。然而,其他三位公子,却依然故我,坚持其志,并从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进而成为共产主义的战士,也是因此,他们此后的命运异常坎坷,甚至有两位还献出了生命,这就是邵志刚和陈复。

柳亚子的《四公子歌》

邵志刚和陈复的事迹,前者已见诸报端,后者今为之一说如下。

却说柳亚子先生的《四公子歌》,还有一个副题,即“题陈复纪念册”,因为在他创作这首诗时,陈复已经殉难了。

1939年11月14日,柳亚子吟诗曰:

蒋廖陈邵四公子,羁囚我识何柳华。长征健翮归南海,奇才跨灶言非夸。棱棱经国露风骨,匡庐力战摧胡笳。参赞戎机佐名父,相期事业煊云霞。就中陈邵独不幸,有才无命堪咨嗟。青门断脰海西土,元龙溅血羊城沙。呜呼二子死太早,鸾葅凤醢愁群鸦。神州抗建需英俊,谁令兰玉摧萌芽?琳琅满卷恣痛哭,愿呼屈宋歌楚些。

这首诗的首句,是说廖公子“何柳华”,“何柳华”即廖承志的化名,其人事迹不须多言。所谓“长征健翮归南海,奇才跨灶言非夸”,是指廖承志经历过长征,是大难不死的一位公子。这“大难不死”,既有国民党对他的抓捕和牢狱之灾,又有中共党内严酷的路线斗争。在长征途中,张国焘对他曾经欲加杀害,只是因为要用他的绘画之才,才留下他的性命,廖公子的“奇才”就包括了他的绘画宣传之才。

次句,是说蒋经国,所谓“棱棱经国露风骨,匡庐力战摧胡笳。参赞戎机佐名父,相期事业煊云霞”,这是表彰蒋经国在抗战时辅佐其父蒋介石,从庐山至陪都。当然,还应该包括此前他在江西的一番历炼,那是只有联共和联俄以及亲身在苏俄的经历才会有的“新试验”的。

柳亚子诗的后半部分,可以说就是挽诗了,所谓“就中陈邵独不幸,有才无命堪咨嗟。青门断脰海西土,元龙溅血羊城沙。呜呼二子死太早,鸾葅凤醢愁群鸦。神州抗建需英俊,谁令兰玉摧萌芽?琳琅满卷恣痛哭,愿呼屈宋歌楚些”,陈、邵,即陈复和邵志刚。

“四公子”之一的陈复

陈复(1907-1932),广东番禺人。其父陈树人除了是一位著名的岭南画家之外,还是一位著名的中国民主主义的革命者,他长期追随孙中山从事民主革命,是同盟会的元老之一。

孙中山曾派陈树人赴加拿大主持当地的中华革命党党务,1922年陈炯明在粤叛变,他迅即从港回穗,不辞艰险,抵“永丰”舰晋谒孙中山,要求与之生死与共。此后1924年国民党改组,他又与廖仲恺并肩成为左派,积极拥护和坚持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主张。其后,陈树人历任广东省民政厅长、广州国民政府秘书长、国民党中央执委、侨务委员会委员长、国府委员和顾问等。

陈复,陈树人给他起的这个名字,是寄予了“以复兴中华为己任”的希望的。在父亲的影响下,陈复从小就受到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他曾相继在日本横滨、广州、上海读书,当中共在上海诞生之后,他在上海开始接触和阅读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对新式革命也逐渐有了认识。中共开始发动工人运动之后,陈复也在上海随即投身其间,他脱下学生装,穿上黄包车车夫的服装,拉着黄包车,深入到工人群众中宣传革命道理。

1925年,受广东革命政府派遣,陈复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深造,其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时蒋经国、邵志刚以及其他许多国民党领袖的儿女也在这里学习并加入了共产党。

1929年,陈复学成返国,随即被派赴香港,任中共广东省委领导的《工人日报》社副社长。翌年春,他改名为“陈志文”,北上天津,出任中共顺直省委宣传部长。当时北方处于白色恐怖之下,顺直省委多次遭到破坏,陈复也因行踪为敌人发觉而被捕入狱。

在狱中,敌人对他施以酷刑审讯,他坚贞不屈,严守党的秘密,迫使敌人无计可施。在党组织和家人营救下出狱后,陈复又奉命南返广州,隐居于父亲的私宅“樗园”,以“表少爷”的身份作掩护,继续开展党的工作。不幸又被敌人发觉,国民党广州警察局对他进行侦缉和秘密监视,最后又于1932年8月10日下午,将之绑架后关押进警察局,未经审判,悍然于当晚就秘密把他押赴刑场杀害。陈复就义前,他厉声抗议,最后轰然倒在大地上。

陈复的殉难经过

陈复遇害,因其特殊的身份,国民党当局为了逃避罪责,遂捏造了一个“陈复遭到土匪绑架失踪”的谎言。然而,不久之后,刑场上的一位正义的杂工冒着生命危险,把陈复被害的消息及其遗物秘密送到“樗园”。于是,陈复被国民党杀害的事实遂不攻自破。

当时,陈复的父亲陈树人含泪殓葬了儿子的遗体于自己作画及休憩之所的“息园”之内,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烈士的遗骨又由新的人民政府迁葬于广州的银河公墓。至于原来的陈复茔墓和为纪念他而修建的“思复亭”,也经重新修复并加建了墓园门楼。后来,曾领导过广州起义并与陈复共同在中共顺直省委工作过的聂荣臻还为陈复的墓园题写了“陈复烈士之墓”的门额。

聂荣臻还曾在回忆录中忆及曾与陈复共同工作过的经历,那是中共顺直省委成立时,“新省委由贺昌同志任书记,我任组织部长,陈复同志任宣传部长……陈复同志是国民党元老、著名改组派人物陈树人的儿子。这个同志年轻,很活跃,有能力,经过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回来。我离开天津时,他住进了我住过的房子,不久被捕。”后来,聂荣臻听说陈复在狱中受到敌人“插指甲”的酷刑,所谓十指连心,陈复的手指被插得鲜血淋漓,疼痛钻心,但他咬紧牙关,始终不开口,守党的机密,使敌人无计可施。岂料陈复由父亲陈树人敦请民国要人、故交罗文干设法将之保释出来后返回广州,又在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长的任上再次被捕并牺牲了。

作为国民党“四公子”之一,当时国民党当局对陈复应该说是有点“投鼠忌器”的忌惮的。当时主持粤政的是被称为“南天王”的陈济棠。自从广州起义之后,这个“南天王”就在广东大肆搜捕共产党人,其爪牙也遍布广州全城,对于陈复,更是其监视和搜捕的重中之重。

当时陈复深居不出,可惜一次偶然的机会,陈复为了迎接国民党元老胡汉民的女儿而暴露了行踪,随即被国民党军警觉察,此后受到秘密监视。然而陈树人当时也住在“樗园”,侦缉队不敢对陈复贸然动手。

1932年8月,陈树人已外出,“樗园”遂在当局的严密控制之下,当陈复离开外出之际,立刻被两名侦缉驾车跟踪,随之又将他悍然强行绑架到小汽车内,一直驶向警察局。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陈复毫不惊慌,他拒绝透露任何关于党的秘密。

国民党当局鉴于此前的“教训”,认为如果顾及陈树人和陈复的“公子”身份,那么,很有可能会让陈复再次出去,不如迅速把陈复秘密杀掉,所谓“一不做二不休”。这天晚上,侦缉长把陈复押至广州的天字码头,再用汽船载其至当时屠杀革命志士的魔窟———广州南石头“惩戒场”。就在晚上1l时,匆匆将之杀害。其时,陈复年仅25岁。

诗挽陈复

陈复牺牲后,除了柳亚子有诗悼念之外,民国元老的蔡元培也有诗挽之:“门绪承通德,才名擅特殊。少年有芒角,山路尚崎岖。抚卷唯增感,斯人忽已徂。平生真勇在,应不惜糜躯。”

陈复的父亲陈树人得知噩耗之后,迅即赶回广州,当他得知真相后,悲愤万分,不久后写下《为陈复惨被掳杀报告书》一文,发表在上海的《新民报》,揭露国民党当局“扬言陈复失踪,为消灭痕迹之计”,并指出“其黑暗残忍之手段,十倍于绑匪撕票,实中外从来未有之耻辱事。”此后,他还饱含泪水,写下了感人至深的《哭子复》诗八首:

江南秋雨黯羁魂,三字传来狱最冤。不觉惊疑今宇宙,人情天理已无存。

无言不戏读书痴,尚记髫年入学时。师长深怜同学爱,同声交誉圣人儿。

万言几度寄家书,乳臭当年犹未除。至理名言惊老辈,一时传诵到中枢。

下层工作不辞卑,游学归来更念兹。革命至情能似此,已非吾子是吾师。

愿娘毋再念斯男,革命捐生我所甘。屡向慈亲挥涕道,语终成谶也可堪。

一载团圆得在家,辛勤卉树种横斜。樗园此后来游客,忍看烂斑堕泪花。

依然马阮与高刘,窃柄南朝祸不休。异己诛锄才快意,沉冤那复顾同镳。

小楼从此名思复,不尽千秋父子心。果汝九泉心未了,好于魂梦再相寻。

以上诗句,其中“革命至情能似此,已非吾子是吾师”一句最是感人肺腑,后来广为传诵。又据说陈复牺牲后很长一段时间,其父陈树人的心情久久不能释怀,他把陈复在“樗园”所住的地方改称为“思复楼”。此外,根据当地的习俗,人死后的尸体需经三年才可以取出骸骨重葬,于是陈树人为儿子建墓的愿望在1935年才可实现。陈树人遂先选好陈复的墓地(“思复亭”所在地的“息园”),那里也是陈树人日常绘画和著书以及休憩的地方。此地风光旖旎,所谓“有树千余株,池亭桥榭,具体而微,名之曰息园”,陈树人把陈复安葬在这里,是让儿子在优美的山水间得到安息。然而,由于时局和环境的险恶,这一兴建的过程可谓颇为曲折,而在今天,这里已是广州一处缅怀先烈的佳地了。

收藏
热点排行
热门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