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对中国食品管理经验:霉豆腐臭鱼供华人
2012-05-22 09:59:36
来源:雅虎
分享到微信
1、电脑浏览:打开微信,点击【发现】(Discover),【扫一扫】(Scan QR Code)下面的二维码,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2、手机浏览器:保存二维码图到本地,再打开微信的扫一扫,点击右上角【相册】,导入已保存的二维码即可。3、手机微信:长按二维码图即可识别

【超级生活网 sUperLIFE.ca专讯】中国食品管理工作没做好,那美国人管理中国食品又如何呢?不可否认,美国人对中国食品管理很有一套。

 

食品质量管理面临着两个根本问题:一是科学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二是有效控制相应成本与价格。道理很简单,品质管理不严谨就必然导致相关政策失败,而管理成本太高就必然被市场机制淘汰。在实地考察中,通过把国内和美国同类管理体系比较,不难发现一些必须解决的问题。

首先从大格局上讲,美国经过数十年的资本集中和市场淘汰,基本上有资格和能力供应食品的商家都是比较有规模的,客观上形成了便于管理的氛围。

中国目前绝大多数食品厂商仍是各类中小企业,甚至是家庭作坊,这给管理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越大规模的厂家越怕被罚,走得了和尚走不了庙,违规成本巨大而不得不自律。

那些黑作坊却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和政府管理打游击战,稍微不慎还会惹来民怨,甚至会造成当地基层政府干涉袒护违规者。民众不能对中国社会实情忽视而高谈阔论,但也不能对这类违规袖手旁观,如何取舍还得靠政府和民众的决心。

另方面中国市场机制具有“逆向淘汰”特色,也就是说越具有优良品质的商品越难销售,因为成本高造成周转慢而被淘汰;劣等货色曾经盛行,靠低成本竞争,但如今采用相同方式的厂家太多,低价竞争导致无利可图;当今造假成为时髦,生产成本很低,推销成本很低,违法成本也很低,相应利润很高。

因此,零售商不但爱进假货,而且还教导厂家如何提高造假水平,然后向造假厂家收取附加费,这种附加费实际上就是“保护费”。

零售商们也经受着巨大成本上升压力,一方面是地价猛升导致铺面租金上涨,二是水电和管理费成本上涨,政府各类另类收费增加,人员工资增加,但商品价格却很难调高,部分商家铤而走险压低质量。

当地政府虽然面临着媒体压力,但缺少科学鉴定能力,也缺少执法能力,因此有些管理人员趁机“黑吃黑”,搞“以罚代罪”,无疑把部分造假行业“合法化”了。

难道中国食品管理真的无路可走吗?绝对不是,目前美国从中国进口大量食品,甚至大面积在中国设立种植生产基地,品质管理极少出现问题,这说明了科学管理的确可以抵消道德沦落因素。

另外,美国对于中国食品在美国销售的管理也十分值得借鉴。简单来讲,美国食品管理有三个主要环节:

 

收藏
热点排行
热门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