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巧克力背后的故事
2012-03-13 16:34:40
分享到微信
1、电脑浏览:打开微信,点击【发现】(Discover),【扫一扫】(Scan QR Code)下面的二维码,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2、手机浏览器:保存二维码图到本地,再打开微信的扫一扫,点击右上角【相册】,导入已保存的二维码即可。3、手机微信:长按二维码图即可识别

【超级生活网 sUperLIFE.ca专讯】(星星生活专稿/作者:玮仁)“巧克力最初是由玛雅人把可可树上的可可豆磨成粉,再做成辛辣的饮料起源的。”几年前,记不清具体什么时候了,孩子们一边指着她们的百科图书给我看,一边这样对我讲。真没想到,这么好吃的巧克力在最初竟是以辛辣的饮品形式问世的。

近两年,因为2012年的事情,玛雅人被人们频繁地提起。作为伟大的古典文化,玛雅人在天文历法,数学运算,建筑业,和农业等领域都为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这里面当然也包括开始食用可可豆。所以,当看到今年1月28日至4月15日在伯灵顿(Burlington)的皇家植物园(Royal Botanical Gardens,简称RBG)举办巧克力展览的消息时,我们都不约而同地提议去那里更详细地了解一下巧克力产业的历史和发展,特别是看到介绍说还可以自制巧克力和品尝,更让我们十分向往。

我们选择了2月份的家庭日,这个享受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的日子出发,到的时候已经下午两点多了。虽然之前也在网站上看了介绍,但却没查看每一天的活动日程安排,当我们在售票处拿到活动时间表时,不免有些遗憾,因为3点钟开始的一个做薄饼和巧克力的手工活动座位和工具材料有限,只允许40人参与,需要提前报名登记,显然我们已经来不及了。好在3点半还有一个活动叫“Cocoa Creation”我们可以参加。

孩子们在一张小桌上发现了与这个巧克力展览有关的“Scavenger Hunt”问卷,这是她们喜闻乐见的游戏,我在去年跟随小女儿班级参观安省议会大楼时也初次体会这样的形式在参观活动中起到的寓教于乐的重要作用。因为要回答问题,就得迫使自己认真阅读展览说明,让人真正能有所收获,避免了走马观花地漫无目的的浏览。

不想再错过当天剩下的唯一一个手工活动,我们找到“Cocoa Creation”活动地点,门前已经排起了长龙。看来,对这项活动感兴趣的人还真不少呢!屋子里大约有10组人,每组6个,围坐在工作桌边,四周还有一些和我们一样的家长观众。

一名男工作人员在用汤勺从一个大锅里舀出巧克力糖浆,倒在一个个小纸杯里,另一名工作人员再把装有半杯巧克力糖浆的小纸杯分发给每一个人,还有一名工作人员发给每人一张大约10公分见方的厨用蜡纸,和一根冰棍木棍。

每组的桌子上原来就摆有几张图,工作人员讲解说:“这些图是玛雅人的象形文字符号,下面有这个符号代表的意思,把你喜欢的一张图放在蜡纸下面,用冰棍木棍沾着巧克力糖浆,在蜡纸上把透过来的画面画出来,然后再用巧克力糖浆写上自己的名字,放在另一张桌上晾干,直到4点半来取。”

大女儿挑了一个“水”的符号,小女儿拿了一张有“可可”符号的画,沾着巧克力糖浆画起来。这玛雅人的象形文字符号,不同于我们的象形文字,就说这“水”字吧,看上去根本找不出任何水的样子,而且画面还很复杂呢!

孩子们做完这个巧克力手工,我们便按着Scavenger 上的问题寻找答案。先在巧克力历史展板区从头看起:早在公元250年,玛雅人最初开始把可可树上的可可豆磨碎成粉,做出辛辣的饮料饮用。大约1400年,在墨西哥人数最多的一支印第安人阿兹台克人(Aztec)开始用可可豆做交易,三个可可豆可以换一个牛油果(Avocado)或者一个火鸡蛋。他们把可可豆作为一种奢侈的饮料,当做摇钱树,还当做是祭神灵。后来,西班牙人把可可豆做饮料的方法传去欧洲,并且发明了搅拌饮料用的器具,他们还往饮料里加糖做成甜味饮品,使这个饮品成为贵族们的饮料。

作为一种热饮料,这种用可可豆做成的巧克力饮品于1600年至1700年间,在欧洲广泛传播开来。1657年,伦敦开始有了第一家巧克力店,在这之后的50年间,伦敦的巧克力店发展到近2000家。人们对可可豆需求量大增的同时,糖的需求量也大增,也因此需要大量的劳动力。1875年,巧克力制造商Daniel Peter决定往巧克力里面加牛奶,实际上是炼乳(condensed milk),这便使得可可豆的需求量大大减少,同时也降低了巧克力的成本,并且制作出为人们喜爱的软滑的奶油巧克力。

在植物园的热带雨林展区,虽然没有真正的热带雨林植物,但是这里还是让人感觉很潮湿闷热。展区最吸引人的是一个可可树模型,树上挂着几只黄色的椭圆形可可豆荚,看上去好像木瓜似的。树下摆着3个可可豆荚模型,可以清楚地看出可可豆荚的构造,外皮里面是可可豆和瓤,展板上介绍说,猴子喜吃可可豆荚的瓤,因此,被人们称为提取可可豆的好帮手。

在地中海植物展区,孩子们找到了其中一个问题的答案:它和可可树一样,在干燥的气候下生长,但不像可可树那样需要水分,把它加进巧克力里,味道很好,这个植物是龙舌兰(Agave)。我们家负责动植物的玮先生惊讶地说:“你们要是不说,我还以为是芦荟。”确实,这植物长得跟芦荟很相似。

孩子们圆满答出9道题,也收集了相应的9个可可豆。回去取她们在蜡纸上做的玛雅象形文字符号巧克力,迫不及待地用手指抠着吃。在这个场地门前有一名男子正在展示纯巧克力供游人品尝,据介绍这是没有加糖加牛奶的,颜色看上去和我们一般吃的巧克力一样,可是味道实在不敢恭维,又涩又苦。即便这样,还是见到不少人买,不知道他们有什么好的食用方法。

最后,两个女儿把答卷和9个可可豆交给植物园门口的工作人员,每人得到一小块巧克力,她们分别把这块巧克力给了我和玮先生,这可说是我俩今年家庭日里的意外收获。

收藏
热点排行
热门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