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校转系–女儿的那本大学经
2011-11-26 14:19:41
来源:星星生活作者:星学
分享到微信
1、电脑浏览:打开微信,点击【发现】(Discover),【扫一扫】(Scan QR Code)下面的二维码,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2、手机浏览器:保存二维码图到本地,再打开微信的扫一扫,点击右上角【相册】,导入已保存的二维码即可。3、手机微信:长按二维码图即可识别

【超级生活网 sUperLIFE.ca专讯】转过年来女儿即将大学毕业了,时间过得好快。我回头数算一下她的负笈历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跟不少华人子女差不多,转进的“一波三折”。

小女并非想象中的乖乖,但也不是犟筋。她四岁出国,后来添了弟又升格为姐,所以没有大陆独生子女“六老宠爱在一身”的娇惯,蛮独立自主的。由于我曾若干年间行走德、英、美、加等国工作,她自然也被迫随着漂泊。刚在一地儿跟小朋友们厮混熟了,又要越境换学堂、面临陌生的环境,每回都难过的掉泪。最后终于定居多伦多不再迁徙,却因考上天才班、小学内又转了一次,接着换上不同的初高中,尚算稳定。

到上大学了,仍旧脱不了“换”:她本来一直打算念生物学科,认为毕业后或工作或深造可供选择的面儿宽些。不料及至最后时蓦地改了主意,要去读电脑工程。她的理由是:不想随“华裔子女都报生物系”这大流儿,偏反潮流证明一下自个理工方面的能力。好家伙!多次劝导无效,便尊重其自由意志,反正以她平均96分的成绩,报哪科料都不会名落孙山。

她申请了多伦多与滑铁卢大学的电脑系统工程。很快均来了录取书,都给予五千元奖学金,皆列为顶尖新生邀赴校情介绍会。之后她挑了滑大,因在这一行中其专业声誉更香些。尽管俺俩始终觉得一双医师的资质,遗传下来的脑力可能对她学数理不甚具先天优势,既然孩儿执意如此,就不加干涉阻挠。

当我回禀故乡父母时,老人家有些错谔。曾来探过亲的他们从没听说起这滑大,只晓得多伦多大学盛名;傍晚在那校园里散心信步时也憧憬着将来孙女的入读。此刻任我如何解释滑大在北美的电脑领域出名、连美国的IT大公司每年都来挖毕业生人才等,二老还是不明白。我似乎隔着电话线看到了他们猜测的脸神,生疑莫非因成绩不佳才进了二类大学?

又不料女儿在读了一个学期后,新鲜劲儿褪去,始感乏味起来,尽管考试分数都不低,亦续有奖学金拿着。四个月的Co-op实习、在蒙特利尔的公司里的实践,更令她对该行业兴趣缺缺,觉得倘若一辈子这样的话肯定沮丧毁了,愈加想念起生物系来,多次来电与我们商议,要转多伦多大学的生命科目。

虽然我认为未尝不可,却不愿她轻易地切换跑道,没个常性韧劲难成大业。还是当妈的心软,认为应允许小孩犯错误,该给个修正的机会,万一固执不改真的耽误了她的前程呢?其实我当初不正是怕影响其前途才未阻其去滑大的?转眼浅尝辄止要换,真叫俺心里生堵不畅。

在我们终于首肯后,她自己着手电信联系,倒挺快的就被多大接收了,但是只能转至对口的工程系。好在醉翁之意不在酒,先回来再说,将来于本校内部调动会容易些个。这即是加国高校系统的一大好处,不似中国的大学死板没弹性,在这里只要分数够格即有筹码和可能跳槽改专业,是件蛮平常的事。这也是中西高教体制的不同点。

班师回朝的女儿开始了新的课业,当然得倍加努力,需要补些这边的课程,形同耽搁了一年的光阴。我们惟有往好处想,亡羊补牢犹未迟也。在追赶上了多大工程系的学分后,她便申请转系,由于分数不孬,维多利亚学院生物系接受之。“曲线救国”成功,她终于如愿以偿,从此学得更开心起劲了,这样就好,总算没白忙乎一场。

我怕她没恒心、见异思迁的担心现在看来是多余了,当初确是一时冲动、青春叛逆期另类“糊涂”,如今幡然醒悟改过。也暗自庆幸听进妻的劝告颔首转学一事,算没铸成错。

后来我们有时聊天,面对爸妈起初的“先见之明”,她不无掩饰地打着圆场“我不亲自试试理工科,咋会知道还是生物学好?这样比平铺直叙的上更加珍惜之”。此言固然不差,我却提醒她:这属于下策,花钱误时买教训;生命有限,不可能凡事都摸着石头过河、靠躬亲尝试得直接体会;上策是听人指点、间接汲取经验,事半功倍。还举例我当初即是听了父母言弃文从医而走对了人生路的。

至于女儿的功课本身,倒是毋庸我们闹心,成绩都在优上,每年均能获得校长的嘉奖函与奖学金。钱的数额是一码事,精神上的鞭策更金贵。特别是她主修的病理生物学,系生命学科中门槛最高、甚艰涩吃重的一门,还能以保持全A不容易。此外,每个假期她都去做义工、当学生大使、家教,在附院实验室搞研究,并从市府和学校申请到五千元奖金作为自己的工资。

没在此地念过书的俺俩不谙这些个事,一切皆她自己摆弄,故两口子私下玩笑:孩子像是“撒着养”的,只不过常求上帝保佑,不忘关键时刻过问。有时也交流些她正修的病生理知识,居然发现自个卅年前所学的尚未忘尽,与闺女多了一点共同语言。

话说回来,纵使俺懂得这套路又咋样,总不能越俎代庖,路终归要自己走,倚老卖老在关口上强行干预未必管用。俺亦非虎爸虎妈之列、靠长辈的威严压制逼迫子女就范。无非就是晓之以理、点到为止,小辈不听便作罢,不惹儿女的气。

这边的各级学校都不兴“三好学生”之类的评比。体育课自九年级后便停了,没甚“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的杠杠,锻炼不锻炼身体不关学校的事,亦无校运会、组织班队参赛等。更甭提德育课、爱国主义教育,“思想政治工作”乃家庭与社会的事。所以学子在校剩下的惟有智育一项,因着“学而优则奖”得个奖学金啥的,就算是不小的荣誉了。

在滑大时,小女得过省府颁发的伊丽莎白女王奖学金,及Isabel Farrar奖金等。她转到多大后,连年得Dean’s List Scholar和Dr. James A Dickson Scholarship等别的奖项,今年获的是Margaret Slater Scholarship,俺全家一同参加了颁奖典礼,令她在台上好不激动。我自然也速信国内向她爷奶报喜。

总而言之,孩子就读大学,一步到位选对了专业和行当最好,不慎失脚历经波折回归正道亦不迟,毕竟很多孩子都是转系迂进的。好在加拿大的办学策略灵活,为学子的懵懂幼稚一时误择提供了纠偏的有利条件襄助,愣头青可以重新定位、扬长避短,寻回适己的座标。

踮望女儿毕业后何从,现在我尚不敢问路在何方。但在海外长大、特立独行有主见的,应该让他们在天使之翼佑助下自行振翮翱翔吧。传统华人父母爱子心切,尽可能包办代劳的心理,在广阔的西域里可以休矣,野鹤无粮天地宽呵。

收藏
热点排行
热门写手